|
当前位置:时讯信息
书法进校园为何进退维谷
作者: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布时间:2013-04-10 点击数:6054
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年轻一代书写能力的不断退化,正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不少语文老师改卷时,都惊呼同学们写出来的作文简直成了一幅“天书”:字形丑陋、潦草难辨、错字连篇……这一现象,也让传统书法面临的处境更为尴尬。 2011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下称《意见》),要求学校开展书法课教学。今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称《纲要》),再次就做好中小学校书法教育工作做出部署。但是,书法师资紧缺的问题却让不少学校都敲起了“退堂鼓”。 职业化教育弥补师资短板 教育部下发的《意见》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中,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每周须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高中阶段则在语文课中增设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 然而笔者调查发现,不少学校的老师暗地里为此“抓破头皮”。由于师资奇缺,校方只好从语文老师或美术老师中“抓壮丁”临时凑数。不少语文老师都抱怨道,他们过去只是负责规范写字,水平远远及不上书法艺术,一时间捉襟见肘。 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桂光观察到,由于教师资质没有得到保证,这些由班主任代管的书法课,很多时候也不过是光盯着学生们练字帖而已。“整个书法课教学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师资。”张桂光倡议,教育部门应当将书法课看成美术课、音乐课一样,对书法教育的专业资格作出明确的要求。 张桂光认为,提高师资的方法,在师范大学开设“书法系”也是一种可取的解决途径。“随着书法教师的需求量增大,书法教师的出路也会多起来,生源跟着就增加了。”他表示,如果书法课可以作为中小学基础课程长期开展,就能为书法系的毕业生形成稳定的市场链条,促成行业内部的良性循环。 作为书法系毕业生的书法教师公春江对张桂光的倡议表示认同,他说,现在开设书法系的学校,已经从以前的三四个增加到现在的30多个,“如果这些学校书法系的学生能下到地方来授课,就能带动整个片区的书法发展”。 “教育部门应当培养有专业素养的书法教师。从长远来看,通过职业化途径来解决书法教师的供需问题,是毫无疑问的。”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周凤甫表示,但他同时也提出了疑问:“书法教师的学科定位是什么?在我国学科教师的定位中,目前还没有将‘书法教师’独立出来的先例。” “软硬兼施”应缓行? “书法进课堂”除了在师资培养方面引起争议之外,其具体的教学内容也是业界关注的另一焦点。张桂光对书法课程的设置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小学生上书法课,不宜一开始就接触毛笔,而应该多练习钢笔字,把握好字形,形成规范字概念之后,再去接触毛笔和临摹字帖,字帖上有很多字是不规范的。” 目前,《纲要》要求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必须包含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周都要安排一课时用于毛笔字练习。 与硬笔书法相比,软笔书法更强调欣赏功能,而硬笔书法更符合普及性原则。公春江表示,小学生一开始就写毛笔字,姿势不正确容易养成坏习惯。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广州培训基地主任陈辉则认为,硬笔书法将来也是可以往软笔的方向迁移的,因而毛笔字无须开展得太早。 “许多人以为,一写书法就要写得像书法家一样,就将抄写字帖等同于科学训练,这实际上是不科学的。单是临摹字帖并不能学习书法背后的规律。”陈辉认为,现在教育部门在书法课具体安排的制定上,还存在缺陷。《纲要》提倡小学生用铅笔写正楷字,就是其中一例。“铅笔是不能用来练字的,因为铅笔容易弄断、弄钝,而且力度不同、笔画也有区别。” 然而,对“低年级不应先学毛笔字”的看法,专家们也存有争议。周凤甫认为,国家对软笔和硬笔的教学次序作出区分,主要是出于课程设置的安排。“一堂课面对全班几十人,练习硬笔书法比较容易,但这并不代表低年级学生不适合写毛笔字。”他表示,目前国务院颁布的学位附录已经将书法纳入为艺术学科下的一个学科,艺术学科也从文学学科下的一级学科独立为一个门类,未来的书法教育在课程结构上将更明确清晰。 书法团体望成开路先锋 书法教师的培养步伐虽未赶上开展书法课的节奏,但书法界的各种民间团体却开始跃跃欲试。根据《意见》要求,学校可以根据需要聘请当地书法专业人员参与指导。 张桂光表示,在专业的书法教育资格认证出台之前,教育部门可与书法家团体进行沟通,借助书法家的力量进行培训。“我们既可以让书法家到学校开办教师培训班,也可以直接进入校园兼书法课。总之,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广东省硬笔书法协会也是近年致力于“书法进校园”的一分子,协会每年都会组织会员到各院校进行硬笔书法的推广活动,也一直试图在中小学铺开有关活动。陈辉表示,所谓师资缺口的问题,其实是相对而言的。他认为,尽管过去社会对书法的重视程度不高,但由于广东地区悠久的书法传统,社会累积了相当数量和质量的书法人才,教育部门应该发掘社会团体这一人才宝库。 “教育部门应当建立机制,让专业人士参与教学。待遇方面也不能总是以社会责任来说事,毕竟专业团体的水平确实比普通教师要高。”陈辉表示,除了建立让专业的社会团体直接参与的机制之外,让社会团体通过普通教师的师资培训间接介入校园的书法教育,也是目前与教育部门积极接洽的一个方向。 对此,周凤甫也指出,在目前书法教育的起步阶段,应调动各种社会团体资源,但单靠社会团体的运作并非长久之策。“毕竟,从教育角度而言,国家对义务教育的目标设定和安排是有要求的。社会团体在书法教育上有其优势和特点,但对义务教育在具体把握上有可能不准确。”他认为,民间传统惯用的“手把手”“一对一”的“私塾式”书法教学,不一定能与现代工业化的教育制度相适应。“书法教师也必须是复合型人才,除了拥有书法技能外,还须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必须适应现代课堂。光是字写得好,并不代表能够胜任书法教师的职务。” “书法考级”仍存争议 去年12月,上海举行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写字等级考试。然而,随着今年1月的《纲要》出台,这一等级考试亦恐将成为“绝唱”。《纲要》明令要求:中小学书法教育不举行专门的考试,不开展书法等级考试。 “目前存在的所谓‘考级’,背后实际上都是有利益驱动的,有违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周凤甫认为。 然而,在书法界看来,给等级考试下“禁令”的说法,却显得有些不近人情。陈辉认为,书法考试可以不作为“加分”,以显平等并减轻学生的负担,但等级考试本身,是旨在建立统一的标准,让学生有更清晰的学习目标。“其实,书法比奥数、钢琴重要得多。人或许不需要钢琴,但一定要具备书写母语文字的能力,这是最基础的素质。然而,现在连对师范生书法的硬性要求都没有,不像普通话那样有强制性的门槛。”陈辉说。 周凤甫表示,我国对书法教育的看法,目前仍存在实用性、功利性、目的性过重的问题。“书法是学生学习、体验、了解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比如韩国和日本就没有标准和量化考核。他们只是通过书法课,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继而将其培养成为自己的人生爱好而已。书法课的功利色彩越少,对传统文化传承恰好是越有利的。”周凤甫说。(杨 逸 王一如) |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