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入选
  首页 | | 最新动态 | 组织机构 | 国际艺术交流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时讯信息
重走”的意义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5-15 点击数:2699


延安     钱松喦

    写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南京书画院从当年新金陵画派“二万三千里”的写生中获得启示,今年,即将第二次“重走二万三千里”。在去年的写生中,画家们提出了不少问题,比如:自然环境异化了,画家很难再有古人那样的山水怀抱,他们以怎样的心境进入创作?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采访了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光亚。

    《美术周刊》:今年,南京书画院即将第二次“重走二万三千里”,进行集体写生。您作为写生的总策划,能谈谈为什么发起这个活动吗?

    陈光亚:南京书画院是南京市属的专业画院,成立于1979年。明年,它将迎来30周年诞辰。这两年,我们一直在考虑,拿什么样的成果来纪念书画院成立30周年。从南京书画院扎根的这块土壤,到南京书画院的责任和使命,都使我们再一次将继承和发展“新金陵画派”这一课题,提上议程。于是就提出了“重走二万三千里”,以写生和创作的成果来为书画院30周年生日献礼。这一活动跨度三年,去年走了江苏、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新疆等地,今年将去四川、贵州、云南,总行程2万多里。“重走二万三千里”后将对写生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创作,并将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举办“南京书画院建院30周年汇报展”,作为建院30年的一个总结。

    《美术周刊》:当年,新金陵画派行走“二万三千里”进行写生,赋予中国画新的生命力。今天,写生已是画家的基本训练,那么“重走”的意义在哪里?

    陈光亚:重走的意义在于让画家在当今时代,对“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一命题,有新的认识。随着科技的发展,照相、摄像、网上搜索等收集素材的手段越来越多。于是深入生活写生的人越来越少,带来的后果是绘画离社会、离群众越来越远。我们认为,写生除了提高基本功,更重要的是画家通过深入生活,熟悉、了解、认识当今社会,关注民生,在情感上和民众心心相印,画出属于这个时代、属于民众的美术作品,这才是为什么要“重走二万三千里”的真正目的。

    《美术周刊》:在2007年的“重走二万三千里”写生中,南京书画院画家不仅画了很多写生小稿,还写了写生感悟,您从中看到了什么?这对2008年的写生有何启示?

    陈光亚: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只要是有心人,旅行的过程必然是感悟人生、感悟自然的过程。艺术家,包括画家更是如此,采风的过程必然是自我与历史、与自然、与社会碰撞的过程,碰撞必然产生火花,这就是心灵感悟,也叫灵感。去年南京书画院写生过程中所有人都写了心得,我从中不仅看到了他们对“美”有了新的感悟,而且看到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对时代的变迁有了新的感悟。这样的收获,不到大自然中去是无法获得的。今年,书画院还要去川、黔、滇。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区,自然、历史、人文、民风大不一样,必然感悟也不一样。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交融,对于画家认识和把握中国画的精髓,大有好处。

    《美术周刊》:艺术市场的繁荣,保证了画家的生活,同时也给画坛带来了浮躁之气。作为政府管理者,您认为如何鼓励画家深入生活创作?

    陈光亚:市场和艺术,看似矛盾,其实是统一的。艺术的真正繁荣,是看人们对他的了解、喜爱程度。书画进入市场,实现了艺术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的需求,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艺术的价值。但是,一味以商品画为目标,丢掉了艺术上的摸索、创新,成了固步自封的画匠,那他的艺术生命也就结束了。所以,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画家,在面向市场的同时,是不会忘记补充营养,不断摸索、不断超越自我的使命。我们办展览,组织创作、评奖都是推动的手段,关键是画家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艺术道路,不进则退;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美术周刊》:时代的巨变为画院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使命、新的要求,您认为新时期的画院如何定位?

    陈光亚:中国画和中国书法一样,是中国优秀文化的标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变革,它已成为中国美学、哲学、文学的一种有形体现。因而,中国画的传承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之一。政府之所以办画院,正是为了使中国画这门既古老、又有生命力的艺术,牢牢扎根在中国优秀的文化土壤之中,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同时沐浴着今天的阳光、雨露,健康成长。我认为,国办画院的功能至少有三:其一,培养优秀的艺术家,使国画艺术不断传承、发展;其二,创作出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作品,作为对这个时代的记录,影响今天,传于后世;其三,引领国画艺术的前进道路,体现国家、民族气派,在当今艺术多元的背景下,巩固和提高国画的艺术地位。

 

链 接

    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画面临着如何用传统形式表现新生活的艺术课题。1960年9月,傅抱石、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人组成的江苏国画家写生团跨越六省,行走二万三千里,进行写生创作。1961年,他们的写生成果汇集成“山河新貌”专题展,展出画作饱蘸热情,描绘了河山新貌,塑造了劳动人民的新形象,轰动全国。“二万三千里写生”走出了用传统形式表现新生活的创新道路,“新金陵画派”从此诞生。“新金陵”的称号是为了和清初以龚贤为首的“金陵画派”区别。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QQ网名 英文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