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时讯信息
龙江刀笔书法第一人刘仲虎希望有继承人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6-10 点击数:2020
刘仲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从事雕刻工艺50余年,长于在竹、木、金、石、陶瓷、玻璃、水晶等平面和不规则曲面上雕刻多种字体,独创典型刀笔书法,是我省刀笔书法创作第一人。近年来,其刀笔书法作品多次在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获奖,并被诸多名家收藏。
您听说过刀笔书法吗?它起源于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对书法艺术的传承,曾起到重要作用。当今中国,从事刀笔书法创作的艺术家为数不多。而在我省就有一位从事刀笔书法的人,各种材质、不同书体,皆可信手拈来。他就是74岁的我省著名刀笔书法艺术家,黑土地刀笔书法首创人刘仲虎。 4岁拿起刻刀 刘仲虎出生在北京一个军人家庭,4岁时随父亲抗战来到河南南阳,进入当地的小学读书。南阳盛产杏木、玉石,几乎每所学校都开雕刻课程,在这里也聚集了很多民间手工艺人。刘仲虎在课堂上学习雕刻知识,课下又和手工艺人学习技术,从小练就了扎实的基础雕刻技能。 1968年,刘仲虎随知青下乡来到双城市前进乡的瓦盆窑工作,给一个姓王的老炉匠打下手。老炉匠特别喜欢毛泽东诗词,就让刘仲虎将整首的诗词刻在烧制前的泥坯上,精美、流畅的雕刻品,让老炉匠很是喜欢。当地流行玩陶烧的麻将,村民们都找他来代刻,很快刘仲虎便成了这一带有名的雕刻艺人。刘仲虎说,下乡这几年,正是自己刀笔书法的真正开始。 1976年,刘仲虎回到哈尔滨进入松花江地区教委工作。离开了瓦盆窑,雕惯了东西的双手一下子闲了下来,这让刘仲虎感觉特别不舒服。工作之余逛瓷器店时,他发现瓷器上大多是一些固定单一的祝福词语,很多购买者买东西送人经常找不到合适的文字内容。哈尔滨又没有瓷窑,不具备烧前雕刻的条件,于是他就想到了在成品瓷器上刻字,从此,便一研究就是几十载。 鸡蛋壳上练刀刻 成品瓷器外面都有一层厚厚的彩釉,一下刀,瓷器就会不规则地迸裂。为了控制好用劲以及刻刀的深度。刘仲虎先是在各种玻璃瓶、瓷碗上练习,尔后又在鸡蛋皮上练刀刻。 “玻璃瓶子易碎,经常把手扎坏,也不知道雕碎了多少玻璃瓶子和瓷碗,逐渐地就掌握了用刀的力度了。”刘仲虎说。时间不长,刘仲虎便在瓷瓶上刻字和在纸上写字已经没什么两样了。能熟练地在玻璃、陶器、大理石等上面以刀代笔刻字了,耳熟能详的诗词根本不用翻书,提笔就来。 刘仲虎自己还制作了一套雕刻刀具,不同材质使用不同刀具,刘仲虎刀笔雕刻从一两个小时雕完一幅作品到现在十几分钟就可一挥而就,在瓷瓶上刻一首四句唐诗也就三五分钟,刀笔书法雕刻技术日趋成熟。 “钧瓷”是一种珍贵的瓷,上面有很多自然形成的龟裂,在其上面雕刻技术难度很大。刘仲虎查阅了很多资料,掌握了“钧瓷”的脾气秉性,在上面已经能刀刻出精美的文字了。 在仿钢板上雕刻诗词,多少有些像走钢丝。为了练好这个技术,刘仲虎在鸡蛋上做文章:在鸡蛋壳上练习刀刻,生、熟鸡蛋练了一二百个,终于可以自如地在仿钢板上以刀代笔随意雕刻了。 现在,刘仲虎通过对碑刻、木刻、微雕等艺术门类的涉猎,已融会贯通,兼收并蓄,熟练驾驭不同的书写材料,竹、木、铜、钢、陶、瓷、水晶、玻璃;行、草、隶、篆笔体无不精妙。 渴望有人继承 现在刘仲虎在一家古玩城内,开了个小店专门给人雕字,每天都有不少顾客光临。也有很多雕刻的同行前来请教,他都会悉心与之交流,有时还会将自制的雕刀奉送两把。 虽然刘仲虎在刀笔书法上已卓有成就,其作品被诸多名家收藏,作品在国内国际上屡屡获奖。但他仍然每天刀笔不辍,潜心研究刀笔手法,希望自己在这方面还能有更多的突破。 刘仲虎也有遗憾,就是这门技术目前还没有继承人。眼下,刘仲虎最大的心愿就是想把自己的“绝活儿”传承下去,让后人将其发扬光大。 |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