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最是书香能致远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7-03 点击数:1996
本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刘悠扬 故事A 工薪家庭创造“赖氏读经法”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在深圳读书月“十大优秀书香家庭”表彰暨家庭读书风采展示会上,10岁女孩赖思佳与父母一起模拟平时晚饭后边诵经边散步的场景,她用稚嫩嗓音,轻松流利地背诵《老子》,曾给在场数百位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2004年获“十大优秀书香家庭”的赖国全一家非常特别。这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培养了一个“天才”儿童佳佳,6岁就能全文背诵《老子》、《中庸》、《论语》、《千字文》、《笠翁对韵》、《弟子规》等经典古文,认识3000多个汉字。如今,军人出生的赖国全专门从事读经教育宣传。 记者在莲花北村见到赖国全一家。父亲赖国全无比骄傲地说:“读经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到哪儿都有好伙伴,大人见了也喜欢。” 赖国全告诉记者,佳佳小时候各方面的表现并不特别突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收到一个网友寄来的视频文件,接触到了由台湾学者王财贵首倡的读经教育。受到王财贵“跟我读”古文学习方法的启示,赖国全“灵机一动”给佳佳制定了一套自创的“累积”式儿童读经教育计划,以一周为单位,每天读经10分钟,约400字左右的内容,不求甚解,不求背诵,不求熟读,就是“听着玩”。 一个多月后,赖国全有心考考佳佳,不料满脸兴奋的小佳佳能背完《论语》,还自告奋勇地背起了《大学》。这下赖国全吃惊不小,要知道《大学》不过是辅助读物,但日复一日地诵读竟然在“无为”间有为。从此,赖国全开始有意识地探索读经教育。一年半,佳佳成了远近闻名的诵经“小天才”,赖国全则从女儿和身边其他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操作性极强的读经“育子经”。 中华文化经典浩如烟海,究竟读哪些经典?赖国全为此费了很多脑筋,去年他花几个月时间编了一套《启蒙经典》,收集了我国古代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增广贤文》等内容;后来又编了一套《古文经典》。两套教材都配了光碟,朗读配音都由女儿思佳完成。他说,一名孩子能把这两套书的内容读完了,“国学功底”便初步建立了。现在,出版社已经第三次印刷这两套书,销售上万套。 赖国全是计算机系专业毕业,他把网络、MP3等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到推广读经上。在他家里,记者看到装修非常简朴,地上铺的甚至是最简单的塑料地板。可为了推广读经,他花了不少钱创建“育心园——宝贝教育网”网站,仅电脑就买了4台。从2004年2月2日网站建立到目前为止,注册用户已达8886位,论坛里发帖11764条,最多同时有1459人在论坛里交流。通过网络,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接触读经教育,甚至经常有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的华人上网了解“赖氏读经法”。赖国全说自己不是教育家,只是一个普通的家长,他认为,“从小知书达理,长大才能爱国、守法、诚信、明礼。” 故事B 潜心研究古籍破译活字密码 读书,多数人读的是内容,汲取的是精神。可邹毅读的是版本,“玩”的是古籍。而他的家庭,则因为常年堆放着专门保存古籍的中草药,变成了不折不扣的“书香”世家。 说话慢条斯理,为人十分儒雅,目前从事媒体工作的邹毅是个标准的“书痴”。他倾心于古籍已经10多年了,一周不逛一次古籍市场就心痒痒。 在黄贝岭古玩市场,邹毅曾以一本普通明版书价格购得了珍稀宋版书《宋刊资治通鉴第三十卷》。经中国国家图书馆专家鉴定,确定这本书是宋版珍本,几乎相当于孤本。消息传出后,连国内著名的拍卖公司都找到邹毅,希望可以代理。谈起这些,邹毅感慨万千,从他入行到觅得这本宋版珍籍仅用了9个月时间,自那之后,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九月宋斋”。 古籍之于邹毅,不仅仅是一种业余爱好,他还长期坚持学术研究。经过长达两年的专题研究,邹毅创造了全新的活字鉴定方法——“墨迹学”,从而“破译”了古代活字的种种“密码”,为驳斥活字印刷并非起源于中国的论调提供了有力证据。他的发现,在当代活字学研究界引起震动,目前,邹毅正潜心将他的研究成果著书面世。 “我收藏古籍投入不小,难得夫人不反对,竟然还专门学习了古书修整装裱。”每次夸起夫人陈熙来,邹毅总是备感欣慰。在古籍沙龙中,陈熙的心灵手巧是出了名的,“九月宋斋”中那些精致的“大部头”函套都出自她之手,有的书友甚至求邹毅代她接洽古书修复业务,帮忙修书,当记者见到陈熙修复一新的古籍残本时,也对她的手艺暗暗佩服。 故事C 书本见证他们的爱情 彭庆元与妻子程亚男是南山区远近闻名的一对书香夫妻。程亚男是我国图书馆界知名的女专家、研究馆员,彭庆元是省作协会员、市作协理事。夫妻俩长期从事文化艺术工作,无论是在贵州、湖南就职,还是自1994年在深圳安家,他们一直干的是管书写书的工作,爱的是品书读书的生活。 走进彭庆元、程亚男的家,满眼都是书,扑鼻是书香,不仅书房而且卧室、贮藏室里也都是书,家庭藏书量超过3000册。 在书房里,记者看到桌上最醒目的位置放着两本书:一本旧得发黄的手抄本《千家诗》、一本是彭庆元创作的《艺苑风景线》。程亚男告诉记者,这是她最珍爱的两本书,它们也是夫妻俩爱情的见证。 原来,彭庆元和程亚男是在图书馆里相识的,两人都爱看书,都喜欢古诗,于是谈恋爱时两人每天以背诗为乐,唐诗、宋词、元曲他们都背了个遍。当时书店里买不到《千家诗》,彭庆元便亲手用毛笔小楷手抄了一本,精心装订起来送给程亚男,他在“书”的扉页上郑重写道:“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诗——题赠小亚。”到了1997年,彭庆元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艺苑风景线》,他又郑重地把书送给妻子,同时在扉页上写道,“风雨征程诗书伴,缱绻人生笔墨情——赠爱妻亚男。”回想起这些,夫妻俩的心中满是温馨与甜蜜。 彭庆元和程亚男的两个儿子如今都已届而立之年,在父母的熏陶下,孩子们小学尚未毕业,便把图书馆里《红楼梦》、《茶花女》等名著连环画看了个遍。长大后,他们读书与学习的热情不减,学业事业均有所成。而在他们分别建立的小家庭中,也是书香袭人。 彭庆元和程亚男现在都是退而不休,休而不闲。退休后,程亚男受聘担任深圳市图书馆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致力于深圳的“图书馆之城”建设,彭庆元担任了南山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仍不忘潜心学问。夫妻俩依然整天忙忙碌碌,但一有时间,他们总会一起到书城去购买一些新书。 故事D 从“端盘子”到“笔杆子” 站在王文华家偌大的书柜前,2000多册藏书让记者有些惊讶。“说来你不相信,结婚前我没买过一件化妆品,也不爱买衣服。我18岁开始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全部拿来买书了。”王文华说。 王文华,33岁,18岁高中毕业来深,从西餐厅服务员到贸易公司总经理助理,再到活跃在报纸和网络的撰稿人、版主,她说,读书改变命运。 1991年,王文华从揭阳来到深圳,在大亚湾核电站的西餐厅里端盘子,每月工资100多元都花在买书上,来回市里买书要在路上奔波4个小时。当时她的压力很大,不但要学英文服务好外国客人,还要经常加班,看书只能见缝插针:走路看,去洗手间看,熬夜点灯看。 因为喜欢看书买书,王文华每次搬家,那一箱箱沉甸甸的书都让帮忙的女友们叫苦连天。结婚时,她丈夫立誓:“一定要争取分到三房,让其中一间成为你的书房!”现在,住进宽敞的三房,这个嗜书如命的女人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书香空间,不少朋友也把她的书房当成图书馆,书也成了朋友们送给她的最好礼物。 一个端盘子的女孩能做些什么?当有人这么质疑时,她在书里汲取着前行的勇气,她告诉自己:“一定要超越昨天的我。”通过自学,她可以用英语、法语和客人交谈;经过上千个伏案挑灯的读书夜,王文华获得了广告策划与制作、汉语言文学两个大专文凭。她从餐厅服务员升为领班,又从贸易公司谈判专员升至总经理助理,2000年,有了孩子的她赋闲在家,开始频繁参加各种征文大赛,光是《深圳晚报》和深圳读书月主办的征文大赛,她就拿过四个奖项,现在还是深圳新闻网“似水流年”的版主,经常在天涯社区发表书评,她还在创作两部长篇小说。 在王文华的影响下,在大亚湾核电站工作的丈夫通过学习,评上了核电运行的最高职称,当上了高级操作员。4岁的女儿小枫也开始像模像样地写短诗,还在《深圳青少年报》上发表了处女作《小猫小狗和小鸡》。每晚,小枫依在妈妈怀里听妈妈读一个小时的童话;过生日时外婆外公问她要什么,小枫毫不犹豫地说买书。 “我是个非常平凡的人,但我坐拥书城,其乐无穷,这一生足矣。”王文华的笑就像午后的阳光,灿烂,温暖。 相关链接 深圳读书月 转眼已八年 2000年9月,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正式批复确定每年11月为“深圳读书月”。11月1日,由深圳书城与改制后的深圳发行集团承办,首届深圳“读书月”在众人期盼中惊艳亮相,主题词为“营造书香社会,共创美好未来”。8年来,8届读书月,累计参与人数超过1500万人次,形成全国读书文化节庆的“深圳模式”。在第三届深圳读书月上,首创“书香家庭”评比活动。 深圳读书月有力地促进了全国性读书热潮的形成,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借鉴深圳读书月形式开展读书活动。 |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