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的书法艺术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7-09 点击数:2025
智人张海 黄思源 中原,人谓之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自古英秀蜂拥,人杰辈出,历代堪称圣贤者,有半数悉出于此。但纵观中国书法史,中原书法并非一直辉煌。尤其大宋以降,可于书史留名者逐代零落,虽有明末王铎以及民国前后的几位书家,亦终是凤毛麟角,并未能造成气候。只是到了20世纪下半叶,这块热土终于崭露曙光,河南书法再现雄风,以群体阵容跻身全国书法强省,同时涌现一批卓有成就的知名书家。中原书坛的这次复兴续写了中原书法的辉煌,结束了河南省书法史近10个世纪的断层,也为中国书法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创造这个神话的核心人物,就是现任河南省书协主席的张海。 河南书法的现代复兴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原书法大赛”是张海的第一个杰作。在以后的20年中,张海和河南省书协同志一道,几乎每年都上演若干出富有创意的新剧,他就像一个具有神奇力量的魔术师,使人们眼睁睁地看到空旷之中出现奇迹,河南书坛一步一个台阶,稳步走向繁荣。 愚以为,人的成功,取决于两大要素,一曰慧,一曰智。慧者,先天之禀赋;智者,后天之灵气。而后天之智尤为重要。所谓人之“大聪明”、“小聪明”,盖以慧与智之不同组合使然。大聪明,兼具慧与智,小聪明则有慧无智。因而可以说,先天聪颖者大有人在,而其中成大器者却为数不多,于此可见智的分量。如果说慧为成功的基本条件,智则为成功的决定因素。成大事者,必有大慧,而尤需有大智也。 智者的奥秘,是能认识自己,把握周围。所谓认识自己,就是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潜能。所谓把握周围,就是充分利用环境条件,调动一切可利用的积极因素以成就大业,在当今时代,谁都知道要办点事情,便需要靠点什么。但张海靠的什么呢?他20多年前只身从安阳来到郑州,谁也没听说他有什么得力的背景。他凭智慧,目标明确,思路奇绝,经营得力。他凭智慧,赢得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语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河南书坛漫漫数百年沉寂,如今遇到一位智者,时来运转,中原之大幸也! 在组织领导方面表现的不凡才智,一样表现在其书法实践上。张海成为享誉海内外著名书法家,靠的是其聪明睿智。在80年代,他曾以面目独具的草隶引起书坛好评。90年代初,他又以古雅精到的小行草荣获全国展大奖。而进入花甲之年,他又涉足草书,同时对其他书体继续探讨新的风格。可以说,他在艺术上的追求和探索始终没有停息,他在不断地发现自己、策划自己、创造自我。 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调来省书协之前,他已以扎实的书法基本功受到书界关注。那个时期他深入地练习楷书,并以漂亮的蝇头小楷赢得人们的赞誉。可以肯定,在其他书体上所取得的成就,跟他的楷书功夫是分不开的。其后,他又于国内寻求名师指导,得到真传。由此也可以看到张海在个人艺术历程上的远见卓识。正是: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人们不曾料到的是,张海于行草、隶书久负盛名后,又开始了向书法金字塔巅峰――草书攀登。可以说,这是一个十分果敢而英明的重点转移。一般说,草书较之其他书体更具难度,草书家需要更高的才情和激情。相应地,草书更易彰扬书法内涵,如果能很好把握,则更易出成果。张海的选择是对的,他具有草书家的潜质,事实证明他也确实有驾驭草书的能力。他出色地掌握了书法的特质和技法,形成了自家鲜明的特点,从而创造了他在当代书坛中的一个新的亮点。 书法讲求笔、墨、气、韵,草书则更讲势与情。在创作中,张海草书用笔强调柔韧、灵动与奔放的结合;用墨突出浓郁与淡逸的对比;其章法,则极尽大密大疏、大开大合的变化。他还创造了“一笔书”的草法,蘸墨一次,一气呵成,作品由浓润到干枯的变化之中,其节律抑扬顿挫,韵味油然而生。把构美原理中各种要素,于草书创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作品在其手下神采飞扬,气息流畅,激清迸发,草书之风采于斯尽可见。 事情就是这么奇怪,看似十分简单明了的东西,于实践却往往难以企及,犹如绘画中的“三大面”、“五调子”,听起来是小儿科,但真的做起来,却没有几个能成大师。书法亦然,书法理论与技法就那么几条,很多人却老死不得真谛,显然还是智商问题。高智商,高悟性;只有悟得出,才能踏入艺术的通灵境界。这些年来,张海几乎把书法各体玩了个遍,而在每个领域,他都能把学术做得佼佼于人,人们不得不佩服他的灵性。 张海结集出版这部书法集,嘱我为序。究竟如何评价张海其人,思索再三,感到如此评价较为贴切:张海,智人也。 |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