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入选
  首页 | | 最新动态 | 组织机构 | 国际艺术交流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吴中盛绽民间工艺之花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7-10 点击数:1878


苏绣  

玉雕  

核雕  

刺绣                

    被誉为“天堂中的天堂”的苏州市吴中区,是古吴文化的发源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吴地先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水乡妇女服饰、古建营造、刺绣、制茶、缂丝、渔耕、果树栽培、雕刻(玉雕、石雕、核雕、木雕、佛雕、砖雕、红木雕、根雕、澄泥雕)等样样称奇、件件叫绝的民间工艺。
    
    古今先哲们言,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性格,更是一个民族最深刻的记忆。今天,吴中区正以百倍的努力,捍卫吴地先民留下的这种“文化记忆”,力图让传统民间工艺之花绽放出时代的新蕾。
    
奇了  几乎镇镇深藏绝技
    
    来到吴中,就像进入了开放式的民间工艺博物馆一样,处处可见到让人拍案称奇的技艺,镇镇都可以带给你艺术的浸润。
    
    苏州工艺雕刻之乡光福镇,每天出品的核雕、玉雕、佛雕、木雕不计其数。光福是近代核雕的发源地。民国十九年前后,经由光福人殷根福创作发展形成后来的殷派。如今,光福从事核雕的艺人近百名,其中以被中国工艺界赞为“核雕神女”的陈素英为代表。她16岁开始学习核雕,至今已有30多年了。笔者来到陈素英的家里,她端出一个锦盒,里面整整齐齐地放了近20枚核雕。这些核雕取材广泛,有装满蝙蝠、元宝、铜钱的花篮,有花鸟、树木、塔、僧人的虎丘风光,还有多人核舟。她说,所有的作品都是在脑海里构思的,不过核雕活很细,要是一不留神,人物就有可能缺脖子断腿。在她的作品中,《东坡38人游记》可谓是现代版的“核舟记”,核舟上人物多达38人,呈现苏东坡与友人同游黄州赤壁的情景,人物个个神态迥异、栩栩如生,几扇微型雕花窗更是开合自如。此般“鬼斧神工”为她揽回了众多国内外工艺艺术金奖。
    
    苏州首批民间艺术家之一的藏书石雕名家蔡金兴,是另一位工艺大师级人物,他15岁开始制砚,如今从事这个行业也过40个年头了。他所在的木渎镇藏书是著名的砚台之乡、石雕之乡,一千多年来,始终传承着苏州的制砚传统。藏书沉泥石刻材质好、雕工精,其造型古朴,图案简雅,线条挺括,作品品位极高,因此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喜爱。藏书附近有很多山石适合制砚,藏书砚台本名为蠖村石,但由于石质与四大名砚之一的“澄泥砚”极为相似,便被世人误作澄泥砚。蔡金兴说:“澄泥砚在宋朝时已几乎绝迹,现在传下来的很多澄泥砚,包括被珍藏在博物馆,或者拍卖会上价值十几万元的‘澄泥砚’,其实大多是藏书砚台。”蔡金兴说:“造砚最兴旺时,讲藏书有上千艺人,绝不为过,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能刻上几刀。”在蔡金兴的口中,藏书砚台是本翻不尽的书。
    
    光福、木渎的工艺让人啧啧称奇,而以古村落作为文化标榜的金庭镇,其民间工艺也毫不逊色。金庭根艺,它“七分天然,三分人为”是“天人合一”的艺术作品,有着重在发现、奇在天然、巧在人工、贵在神韵的特征。西山根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制作人均有一定艺术修养和灵悟感性,能“化腐朽为神奇”,使“枯木能逢春”。
    
    甪直镇的水乡妇女服饰、萝卜传统制作技艺,胥口镇的“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外塘藤编,东山镇与金庭镇的“碧螺春”茶制作技艺,木渎的“乾生元”糖糕制作,还有……
    
火了  传统技艺也有大市场
    
    现代化的冲击,使传统的手艺正从我们身边悄然逝去,几乎所有的传统民间工艺都面临着同样的考验:市场选择!
    
    在国内古建筑市场中,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胥口“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可谓是技冠群雄。“香山帮”是一个历史悠久,传承2500多年的建筑流派,它以木匠领衔,是一个集木匠、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叠山匠、彩绘匠等古建筑中全部工种于一体的建筑工匠群体。北京故宫、天安门、苏州园林等举世闻名、精美绝伦的世界文化遗产,均是以明代工部侍郎、北京天安门设计师——剻祥和姚承祖等为杰出代表的苏州香山帮匠人的传世之作。如今,“香山帮”依旧是古建筑市场的宠儿,各地如若是建到亭台楼阁,“香山帮”肯定是首选。为了更好地服务市场,让这门传统技艺往专业化发展,胥口镇胥江工业园内专门成立了香山工坊。香山工坊占地360多亩,主要规划为园博区、研发区、作坊区、生产区、园艺区五大功能区域,另有“香山古建博物馆”、“蒯祥园”等单体建筑。香山工坊的设立,使长期散落在外的香山建筑工匠有了归宿感,也使“香山帮”更能集中人才优势,向集约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苏州玉雕历史悠久,明代起就全国闻名,时至今日,光福镇宝泉路仍是远近闻名的玉雕一条街,这条东西走向的小街,聚集了60多家前店后坊的店铺,很多爱玉、藏玉、佩玉的人,都对这条街的玉石分外垂爱。记者来到了“祥和玉器”,店铺古色古香,柜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玉器,有如意、洗笔池、笔筒、白菜、貔貅等等,皆精雕细刻、惟妙惟肖。店铺的主人陆永良是苏州市玉石文化行业协会副会长。他说,现在光福的玉雕名声打响了,慕名前来买玉的人很多,有不少都是大商人,玉石价格十年来翻了近千倍。生意好了,一般的玉雕工人一年也能收入好几万。目前光福镇有6000多人从事玉雕产业,市场已有相当的规模,形成了三大客户流:浙江人收货赚差价,福建人拿了销往南方城市和东南亚,安徽人则拿了货去做旧。
    
    在光福,冲山佛雕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市场。冲山佛雕,被国人称为“冲山一绝”的传统佛雕技艺,选材讲究,雕工精湛,遍受道、佛两教推崇。在太湖唐韵工艺厂厂房内,弥勒、观音、迦兰、韦驮等多尊神像正在工人手中经由拼接、凿粗坯、扦光等多个程序渐露威严神态。该厂厂长张征介绍说,冲山佛雕价廉物美,普通的一尊两三米的神像,才1万多。因为有价格优势,所以各地的庙宇都到这里来订货,客户中还有东南亚一些国家。生意最好的时候,接一个订单,可以生产一年。至于核雕,一串由普通工人雕刻成的佛头串联手链,价格也在800元左右。而像陈素英那样的大师级作品,很多人掷万金也不觉得可惜,有台湾客人曾开价30万购买《东坡38人游记》,被陈素英婉言拒绝了。
    
拼了  “宝贝”一个都不能少
    
    有专家指出,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综合实力既包括硬实力,也包括软实力。硬实力主要看经济竞争力、科技创新力,软实力主要来源于社会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三种资源,其中社会文化是最基本也是最具有凝聚力的力量。吴地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特色工艺是吴中区取得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有了这些文化符号,让她的城市品格显得优美而厚重。吴中人也正拿出所有的智慧和拼劲来保护好这样的一种精神文化境界。
    
    吴中区文化体育局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办公室工作组副组长董兴国是一位长期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断努力的老专家,他对吴中区民间工艺可谓是如数家珍。他说,这些年进行文物普查,抢救和保护了不少民间工艺,通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这些“工艺宝贝”。如今,吴中区的甪直水乡妇女服饰、“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光福核雕也于近日正式公布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至此,连同《苏州评弹》(吴中评弹团)、《苏州刺绣》(姚建萍刺绣艺术馆)等两个由苏州市统一申报项目,吴中区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此外,还有石雕、澄泥石刻等多项技艺被列入了江苏省和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保证这些“宝贝”一个都不少,吴中区于2005年成立了工艺美术家协会。该协会近70名成员,皆是国家级美术大师,涵盖了20个传统工艺美术门类。协会成员经常交流技艺,到基层收集民间艺术。协会还出书,如出的第一本书《缂丝》,就将这一民间技艺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此外,协会还组建了工艺美术博物馆,打破了工艺归属的地域限制,收集了许多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工艺品1000多件。
    
    江南佳茗,洞庭山茶历史悠久,明清已驰誉海内外。其炒制工艺,秉承传统“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揉结合”,具有精致的加工技艺。为了传承这门绝活,吴中区教育部门把碧螺春茶的采茶和炒茶技术作为东、西山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带进了课堂。此外,2004年,吴中东湖小学开设了传统文化特色项目——刺绣艺术,并编制了校本教材《文化遗产吴地图解》,让孩子们受到文化遗产的洗礼。“香山工坊”也开设了专门的工艺专业,由技艺熟练的大师授课,培养工艺传承人才。
    
    古镇木渎是苏绣的发源地之一,曾出过“绣圣”沈寿。木渎镇政府携手国家级工艺大师姚建萍女士,在“古松园”建置了“姚建萍刺绣艺术馆”,使苏绣这一传统工艺及文化生态能得到保护。姚建萍刺绣艺术馆已被评为中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此外,中国工艺文化城于上月在光福举行奠基,这是一个融工艺品礼品信息、展示和交易于一体的国家级商务平台,是继太湖文化论坛之后,吴中区唱响“山水苏州、人文吴中”旅游品牌,发展环太湖旅游服务业的又一重大手笔。
    
    吴中还把民间工艺的保护和发展融入了旅游行业,让旅游和文化互动发展。现在,东西山的采茶、炒茶旅游项目受到游客们的垂青;甪直,每年都要举办形式多样的服饰旅游文化节,不仅展示和宣传古镇风貌,同时让游者从水乡妇女服饰的实用与审美、功能与价值、抽象与具象方面欣赏到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学的意义。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QQ网名 英文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