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吴欢章:这首诗为何万人传诵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7-14 点击数:1912
在汶川大地震的日子里,一首无名作者的小诗传遍了世界,成为随后掀起的抗震诗潮中一朵最耀眼的浪花,它就是《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这首诗从网络上出现以后,立即不胫而走,为广播、电视反复播送,在各种抗震救灾活动中朗诵,被全国一百多家报刊登载,连法国的一张报纸也用整版篇幅把它发表出来。人们含着眼泪听,流着眼泪读。这首诗为什么具备这种感人肺腑的艺术力量呢?
它以诗的形式彰显了生命的尊严,表现了对人的生命的珍惜和爱护。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人的价值的根本。这首诗通过对在地震灾害中不幸失去的生命特别是幼小的生命的痛惜,把尊重生命的内涵突出而尖锐地显示出来。孩子们是生命初绽的花苞,从个体来说,他们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有无数可歌可泣的人生故事有待书写;从国家社会来说,他们是正在成长的栋梁,是未来的希望。诗篇把笔触伸向这些幼小生命在地震中的毁灭,就有力地触动了一切尊重和爱惜生命的人们的心弦,从而引起普天同悼的共鸣。 而且值得注意,这首诗对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孩子的悲悼,是虚拟成一场母子对话的形式来加以表现的。大家知道,母子之间本就是一种至爱亲情,而这里展现的又是健在的妈妈和遇难的孩子之间的对话,这就使诗篇产生一种感人至深和催人泪下的力量。诗的头两节,写的是妈妈和孩子之间幽冥相通的对话。妈妈怕去天堂的路太黑,叫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孩子喊去天堂的路太黑,“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这里充满妈妈对孩子虽死犹怜的痛苦,也充满孩子那种难再复生、永离妈妈的悲哀。这两节诗通过幽冥阻不断的母子之间的深情呼唤,表现了一种对生命的追踪和眷恋。假如说此诗的头一两节,着重表现的是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互相牵挂,那么以后几节就进入一个新的层次,着重表现的是母子之间的相互宽慰。妈妈说的是“孩子你走吧/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因为“没有读不完的课本/再也没有爸爸的拳头”。这并非有力的宽慰理由,固然流露了妈妈对孩子生前学业负担过重的感叹,但主要是表现了妈妈不知怎样才能安慰孩子的无可奈何的悲哀。而孩子劝慰妈妈的则是:“哪一个人的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没有我的日子/你把爱给活着的孩子吧”。在这种推爱及人的话语中,依然流露出永远失去母爱的痛苦。这后几节,通过这种矛盾错综的心理表现,很有深度地揭示出失去亲人的灾区人民那种难以名状的感情波澜。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应该说是沉重和哀痛的,但它并没有消沉和绝望的色彩。就拿诗的结尾来说吧:“妈妈/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记住我们的约定/来生还要一起走”。这正是通过生命再生的幻想表现了对生命和人间之爱的肯定和坚守。可以说这首诗以及其他许多表现抗震救灾的诗,是温暖的手,抚慰着灾区人民的感情创伤,是心灵的火炬,照亮了灾区人民奋然前行的路。 这首诗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它的构思是大胆的,夸张的,甚至是有点荒诞的,但其诗歌语言却是浅显的,朴素的,甚至是有点粗糙的。这种带有“原生态”的诗歌语言,很切合灾区人民生活的实际,具有一种生活的质感;但它被置于诗的新颖构思的特定情境中,又成为一种“有意味”的语言,具备了一种艺术的深度。这样的诗,让人一看就懂,但又回味不尽。我想,这也是《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得以广泛流传,万人传诵的一个原因。 |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