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筒井
遂宁山水感动他 他用画笔感恩遂宁
遂宁八大奇观 首次跃然画卷
新闻提示:
神奇遂宁,八大奇观,是市委书记崔保华到遂宁履新不久提出来的,分别是:中国皇家禅林广德寺、观音朝觐圣地灵泉寺、惊羡世界的文化瑰宝国宝宋瓷、北纬三十度上的中国死海、中国第五大发明卓筒井、古老的东方仙画宝梵壁画、中华侏罗纪公园龙凤峡、人造卫星回收基地遂宁。
如今,八大奇观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这是内江画家余水清为遂宁八大奇观创作的国画。他说,是遂宁这片热土让他爱恋,是遂宁的名胜风景把他吸引,是遂宁神秘的观音文化让他着迷……所以,他想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他对遂宁的热爱。
近日,记者在京宁社区燕栖街的墨乡居画室见到了这位外地画家,亲耳聆听了他深爱遂宁这片热土,钟情遂宁八大奇观的心声。
① 拜师 翻山越岭步行40里山路
生长在内江市威远县的余水清从小热爱画画,打孩提时代起,他就握着画笔描绘身边的山山水水。由于没有接受专业的绘画指导,他只能由着兴趣,自己摸索。直到1990年,19岁的余水清有缘拜本土画家刘光璧为师。
刘光璧老师画艺高超,为人正直。在谈到自己的老师时,余水清眼睛湿润了,“他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他让我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他不仅没有收我的学费,还经常留我在他家吃午饭、吃晚饭。”据了解,余水清的家境贫寒,每次到刘光璧家学习画画,都要步行30多里山路。每天早上7点,就得从家里出发,徒步走上3个多小时才能到老师的家。他感慨地说:“刚开始的时候要走近4个小时,不过后来越走越快,两个多小时就能走到。我现在就特别能走路,每次和好友出去写生,清晨出发70多里路我走下来一点问题也没有。”
② 结缘 遂州八记激发创作灵感
在刘老师的严格要求和细心关怀下,余水清的绘画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但掌握了大量绘画技巧的他心里并不满足。他觉得威远县虽然算得上山清水秀,但是始终不能给予他丰富的创作灵感。因此,余水清也常常停笔外出,一停就是半个月,乃至一个月之久。他到过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游历过很多名山大川,但总难以激发他的创作热情。
2005年的一天,余水清经朋友推荐,阅读了遂宁市作协副主席唐毅撰写的《遂州八记》,他感慨于书中所描绘的神奇景观、秀丽山色,于是就背起旅行包,带着相机和绘画工具,开始到遂宁捕捉遂州八记影子。
经过几天的踏访,他先后到广德寺、灵泉寺等处采风、写生,并开始创作遂宁山水画卷。
从此,余水清便与遂宁结下了不解之缘。
③ 感动 一家3口终身托付遂宁
几年来,余水清游历了遂宁的山山水水,感悟着遂宁淳朴的风土人情。
“遂宁真是个可游、可居、可以托付一辈子的地方。”余水清动情地对记者说,“我记得第一次到遂宁就有种到家的感觉,让我莫名生出一阵感动。这里的山水、深厚的文化底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初识的那份感动无法用语言表达。”余水清第一次到遂宁就参观了灵泉寺、广德寺和宋瓷博物馆。到宋瓷博物馆参观的情景,现在让余水清回忆起当初的情景都感慨万千。“当我看到眼前的宋瓷时,那种感觉跟初到遂宁的一模一样,惊叹、感动!”平时也做瓷器鉴赏的余水清对遂宁的宋瓷艺术流露出难以言表的喜爱之情。
遂宁特有的观音文化、宋瓷艺术给余水清带来了无数的创作灵感,在回到家后的短短几天时间,他就创作出几幅有关遂宁山水的作品。
从此以后,余水清每半个月或一个月就带上相机,背上画板到遂宁写生。“其实,不仅仅是遂宁的山水和文化吸引了我,淳朴的遂宁人民也给了我很大的感动。他们真诚、热情、好客,给我这个外地人不少的帮助。我常常到一些景区写生,却又找不到路,热情的遂宁人给我指路甚至为我带路,我很感谢他们啊!”余水清这样对记者说。
随着到遂宁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余水清发现自己已深深地爱上了遂宁这片热土,便把家迁到了遂宁。
④ 报恩 创作遂宁八大奇观手卷
2006年,遂宁市委书记崔保华调研我市旅游后,提出了神奇遂宁八大奇观。余水清便到处收集相关资料,为创作遂宁八大奇观国画奠定基础。
2007年初,余水清开始了这一创作,以此来表达他对遂宁的热爱。先前,由于家在威远县城,余水清只好两头跑,一边在遂宁游览参观一边在家里作画。用了近半年的时间,余水清完成了4幅景观图。可是他却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余水清告诉记者:“我想做得更好一点,回头看自己的作品,总觉得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作品表达不了我对遂宁的感情。因为对遂宁了解太肤浅,难以创作出让人满意的画啊。”
把家迁到遂宁以后,他才有时间通过查找资料,阅读相关书籍,并不断加深对遂宁的了解。他开始了第二次创作,但遗憾的是,他还是觉得作品不够优秀。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余水清再次拿起了画笔。这一次,他很快创作出了国画《神奇遂宁八大奇观》。这幅长约5米的画卷包含了这位外地画家对遂宁山水的热爱,对观音文化的向往,更蕴涵了对遂宁人民的感动。
余水清还向记者说到他的下一步计划,他希望能完成一系列遂宁名人故居画卷和遂宁全景图。他要用他手中的画笔表达他对遂宁这片热土的热爱,对遂宁名胜风景的钟情,对质朴遂宁人民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