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8年以来,围绕着艺术市场的争论就没有停息过,而争论的焦点也大多集中在市场行情上。去年下半年国内股市走入低迷,更早王石等房产巨头发布的“拐点论”也使得房产交易进入观望期。而艺术市场,自开春以来人们就抱着“未知”的揣测。眼下,国内各大公司的春季拍卖都已落幕,艺术市场非但没有拨开重重迷雾,当代艺术板块表现平淡,各大公司“抱怨”征集精品越来越困难,市场整体呈现“高成交额、低成交率”的谜局。在经济局势不明朗的情形下,艺术品市场是否会出现大的“盘整”甚至走入低迷,成了业界关注的焦点。
低成交率、高成交额 书写艺术市场“诡谱”
春季大拍落幕后,真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拍卖公司为上半年艺术市场持续走高的良好势头叫好,而有的拍卖公司则哭诉着市场成交率低下的惨状。甚至一向被视做全球拍卖风向标的佳士得公司也面临重重压力。香港佳士得北京代表处代表单菁告诉记者,客观地说,香港佳士得春拍结果也只是一般好,没有好到离谱的地步,虽然总成交额大,但场次多,东西也多。在全球经济形势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内地的当代艺术现在已经算跌停状态。春拍过后,香港当代艺术主管张丁元现在做事也特别小心,因为他原来业绩特别好,现在压力就特别大。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国强告诉记者:“2008年上半年市场总体表现和去年持平,成交率相比以往普遍降低,但是总成交额并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董国强解释道:“低成交率、高成交额的市场表现其实很好理解,这其中主要是古代作品的高价起了决定作用。从去年开始,古代书画和瓷器类的精品价格明显上涨,而且涨幅巨大。”
天雅古玩城一位店主就是“精品字画”的常主顾。他每年都参加大大小小的拍卖会,投入到字画方面的资金每年有近百万元,而且刚刚花百万元拍得了一幅字画精品。
爱家收藏市场部潘团结经理说:“拍卖市场这种低成交率、高成交额的怪律也多少影响到了大众收藏交易市场。许多藏家越来越理智,不再乱枪打鸟,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要高价收到‘宝物’。”
内地当代艺术板块成交率低于七成
上半年,香港苏富比于4月9日举行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机构之一“仕丹莱收藏”(Estella Collection)的专场拍卖,推出包括张晓刚、蔡国强、徐冰、曾梵志等当代名家的100多件作品。一时收藏圈揣测纷纷,认为西方藏家有“套现”的意图,很可能显示当代艺术品已达价格高峰,一时“拐点论”甚为流传。
虽然最后苏富比取得了17亿港元的骄人成绩,而且成就了香港苏富比至今成交额最高的一季拍卖。但一些亲临现场的艺术评论人士认为,苏富比、佳士得拿出的是最重头的作品,还不能代表当代艺术品的总体走势。客观上讲,当代艺术品已经进入理性消费期,只要是“四大金刚”(张晓刚、方力钧、王广义、岳敏君)的作品花多少钱都要买的时代已经远去。
而在内地,一些画廊今年一季度的营业额已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有人做过统计,内地以“当代艺术”拍卖著称的几家拍卖公司,成交率仅为60%-70%,重量级的当代艺术家作品也有流拍现象。
富豪“抢夺”精品撑起成交额 普通拍品缺乏藏家“追捧”
与市场总体不为大家看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名家精品依然一路走强,创纪录的价格也屡屡出现。董国强表示:“上半年香港两家公司在油画和瓷器类精品方面给了市场一个不小的惊喜,而国内市场的亮点主要表现在古代书画上,千万元以上的拍品比历年多了许多,追逐高精尖的古代作品,这反映了收藏家队伍的成熟,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目前国内藏家的收藏心理。”
纵观上半年的艺术市场,仅以书画拍卖为例,截止到5月初,在2008年中国书画拍品成交价格排行榜前100位中,中国古代书画作品占到了33件之多。在排行的前10位中也占据了7位,并且排行榜的前5件均为古代书画作品。在作品的成交价格上,突破千万元的作品已达5件之多,百万元以上的作品也达到了相当的数量。
《瓶菊图》(局部)八大山人
《层楼拔嶂图》唐寅
《鹭石图》(局部)八大山人
清乾隆 紫檀有束腰西番莲博古图罗汉床
在香港的拍场上,在苏富比春季拍卖中,一件明宣德《金胎錾“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以1.16亿港元成交,创下了中国金属器在世界范围内最高的拍卖纪录。而在“逸翠凝芳——日本所藏重要宋代官窑青瓷及古画”专场中的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槌瓶》最终以6752.7万港元的成交价格被一位亚洲古董商竞标成功。这也创下宋代瓷器在拍卖市场上的最高成交价。他们同时推出的几件精品均以高价成交。乾隆、董邦达的《中秋帖子词卷》手卷(1744年作)成交价高达3648.7125万港元,高出估价700万-900万港元的4倍以上,清乾隆御制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玉册也以690.7925万港元成交。此外,台湾艺流国际拍卖公司在香港举办的2008春季拍卖会上,古代书法珍品——宋徽宗《临唐怀素圣母帖》更是以1.28亿港元的拍价令整个古代书画市场为之一振。同时,在中国嘉德2008春季拍卖会上,“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上拍古代书画作品180件,其中成交量为128件,成交率为71%,总成交金额为15535.52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在本专场中有2件拍品的成交价突破了3000万元,所有拍品中千万元成交的不下10件。
尽管一件件精品价格不菲,但毕竟一个宝物只能有一个主人,少量的精品和广大藏家比起来简直如沧海一粟。因此,有藏家反映目前很多拍卖公司很难寻到精品,降低了藏家的收藏兴趣,这种情况极大地影响了上半年的艺术市场。对此,董国强告诉记者:“其实从拍品准备来说,几大拍卖公司并不比往年差,只是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关注的都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拍品。但是这类拍品毕竟存世量比较小,普通价位的拍品缺少藏家的购买热情,这也是一个弱市的表现。”
一些拍卖公司老总都对现在藏家心理的变化有所察觉。爱家收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很多藏家已经慢慢由短期投资收藏变为长期操作行为。因此上半年市场上出现流拍和成交率下降都是正常的,也很及时,这样可以敦促市场各方不要乱来。从藏家心理变化看,下半年市场进入调整期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征集拍品愈发困难 拍卖公司“巧妇难为”
春拍刚刚结束,北京的各大拍卖公司又马上投入到秋拍征集“争夺战”中。诚轩拍卖总经理左京华告诉记者,现在征集刚开始,重要东西还未进来,整体架构还没有形成,因为拍品征集困难,其结果并不以拍卖公司意志为转移,所以很难说清下一次的征集重点。经济环境不好时,大家买东西要求就更高。
专营书画的荣宝在今年春拍中借力不少,两个门类成交率都达到80%以上。记者致电北京荣宝拍卖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尚勇时,公司高层会议正在部署秋拍方向,刘尚勇说,稳健、扎实、实事求是,是他们刚刚会议讨论出来的方针。他表示,荣宝综合各方面情况发现,现在有很多品种市场不需要了,如“海派”,除了吴昌硕、任伯年外很多小名家的作品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拍,无论价高还是价低,全都流标。因为市场根本就不需要,他们考虑这一块暂时就不能上了。但有的品种是市场非常需要和喜欢的,如齐白石、李可染、徐悲鸿、傅抱石等人的作品,是永远有人要的,拍卖公司就会多下点功夫。京津画派、海派、长安画派、新金陵画派等曾经炒得很热闹的流派,现在就会少上一点,把比例降到市场能接受的程度。再比如原来知名画家的“非精品”和不知名画家的“精品”,只要上拍就有人要,但现在市场和藏家都相对成熟了,拍卖公司要跟上藏家的进步才能生存。
尽管如此,刘尚勇还是承认,现在市场正在收缩,暂时找不到新方向,征集拍品就必须拼服务,拼价格。现在荣宝50%的东西都是海外回流的,这种趋势将继续扩大。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凤海说,内地今年在征集拍品上都比往年下降较多,这是导致平淡的一大原因。内地市场的相关政策和香港完全不同,尤其去年新出台的个人拍卖征收个税新法,在拍卖界影响颇大,树立了一个新杠杆。现在拍卖公司怕的不是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而是征集不到好东西。
只有三成买家“快买快卖” 大藏家何时“上场”激活?
资深文物专家赵榆告诉记者,今年嘉德春拍上,4件精品古代书画先后流标。一件是估价600万元到800万元的沈周立轴《古木花冠》,虽然曾著录于《石渠宝集》,但沈周是画山水出名的,《古木花冠》画的是公鸡,这一藏品几年前在中贸圣佳拍卖公司就曾卖出一个高价位了,藏家马上又抛出来想赚大钱,底价定的过高,结果就流标了。另一件估价480万元至580万元佚名的《道光皇帝绮春园射柳图》,前几年在中贸圣佳100多万元拍出,这次定价涨了几倍,藏家认为是《石渠宝集》著录过的,卖出马上能发财,同样遭遇流标。
这些案例无疑是上半年国内拍卖市场的某些缩影。一方面,藏家愈发理性的表现是审美能力及对历史了解程度都有明显提高,他们对古代和近现代的东西更加投入,美术史上有记录的著名画家的经典作品,藏家才肯出大价钱来买。另一方面,多数传统门类的艺术品投资都是长线进行,相当多的好东西藏家购进之后三五年不会再流向市场,特别是超过千万的东西卖了之后藏家持有时间就更长,导致市场高尖端的拍品越发见少。
赵榆认为,行内只有占20%到30%的人是快买快卖,他们看哪个公司拍的好,有钱赚,就及时拿出拍品来,倒出钱来又买东西,挣一个地区差价。但总体说,国内真正在收藏的人还没到要卖东西的时期。这部分人不多,但收藏能力和经济实力都非常强,精品都在他们手里,他们持有艺术品的时间非常长,即使偶尔拿出一两件上拍也是为了调节收藏结构,提高他的收藏质量。从近现代书画精品近年来成交情况看,这样的藏家越多,市场的高尖作品就越少。如2003年拍出1980万元的傅抱石作品《毛主席诗意山水册八开》,现在市场价肯定能达到5000万元以上,但藏家不肯拿出来了;曾创造了齐白石书画最高成交价的《山水册八开》在同年以1661万元成交,也从此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了。这类藏家所有的东西什么时候上市场,得等变化。
“下半年秋拍结果不会超过春拍,当代艺术还得下滑,总的说来,2008年不会超过去年整体业绩。虽然总体市场还是平稳发展的,总是还有中等东西在支撑,但‘不温不火’的状态恐怕还要保持两三年。”赵榆对记者表示,除非有高精尖藏品大规模面世,能带给市场大幅上扬的刺激。通常国际惯例是某个大收藏家去世,他的藏品才有可能大规模流向市场,引爆文物艺术品拍卖出现高潮。如上世纪80年代初,香港苏富比公司推出大收藏家仇炎之的珍贵瓷器和高古青铜器,引起轰动,带动了市场,创造了多个纪录。再如重点收藏瓷器的香港著名藏家张宗宪,他已经80多岁了,近几年就在陆续拿出瓷器上拍,已经拍到第四五批了,甚至拍出了1.5亿元的高价珐琅彩碗。现在张宗宪又在拍书画藏品,另外,他收藏了100多件精品珐琅器,短期内他还要推出珐琅器。
但高峰过后必然是相对平淡的局面。香港、台湾是内地拍卖市场的主要货源,但近几年卖的也差不多了。而内地收藏家从年龄、经济实力和收藏实力上都没有达到要把东西流向社会的趋势。
奥运后“拐点”成焦点 市场两三年内持续平淡
近年来,大家普遍认为全球艺术市场与金融投资市场间的关联度逐年提高。部分藏家认为,一旦整体经济环境走坏,那么艺术市场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表示,进入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中心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迹象。在经济不振的前提下,人们能有多少闲钱拿出来投入收藏市场,结论不言自明。
随着奥运的临近,奥运经济已经成了一个时髦的词语。但已经有许多人把目光转向了更长远的“奥运后”经济,他们更加关注奥运后的经济“拐点”论对于下半年艺术市场的影响。
对此,苏富比公司的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现在拍卖市场的“高端格局”仍由少数超级富翁们把持,仍然是传统的“个人财富的购买方式”,而支撑着拍市、给真正尖端的藏品“埋单”的这批人,金融投资市场的任何风波对于他们而言的确影响不大。
“即便在奥运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包括人们的心理因素,经济可能会出现拐点,但一时间不会影响到艺术市场。至于经济是往好的方向拐,还是往坏的方向拐,现在谈还为时尚早。”董国强向记者表示,2005年下半年到现在,艺术品市场都处在一个盘整期内。过去受到广泛追捧的艺术家的精品行情依然会走强,而一般艺术家的人气和价格将在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有好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