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宣传的艺术也应该与时俱进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7-24 点击数:2310
月18日晚,“鸟巢”进行了奥运会开幕式预演。由于一直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境外媒体不知道开幕式会是一个什么模样,这次总算抓住了一个机会,却也只能从“鸟巢”外面的焰火和“鸟巢”里传出的音乐声作出种种猜测。对此,局内人一定会掩口而笑。这是一种招数,胃口吊足了,正式开幕演出时才能给人以惊喜和震撼。试想,如果早早地就透露出开幕式的节目内容,甚至于不厌其烦地讨论了种种细节,那么到时候人们就会感到太平淡,没意思。
可见,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宣传。这个主意不是宣传部门出的,而是张艺谋的主张,看起来他不但懂电影艺术,在宣传艺术方面也不比我们许多搞宣传的人差。他懂得受众心理,知道如何去调动受众的情绪。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技术。我国古时候,姑娘在结婚仪式上要在头上盖一块红布,叫盖头,其作用恐怕和张艺谋的保密是一样的。 许多人不认为新闻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艺术,好像什么人都可以做记者编辑,什么人都可以做指挥员。这是一种误解,严重的误解。新闻的学问深得很,艺术要求高得很。我搞了一辈子新闻,直到退休都没有搞得很明白。但是,奥运会开幕式的保密却给了我一点启发,发现艺术有时候其实很简单,只要稍稍颠倒一下,效果就大不一样。几千年来,我们形成了一个思维习惯,现在叫思维定势,那就是隐恶扬善,好事拼命说,坏事则三缄其口。张艺谋使了一个小手段,在一段时间里将美的东西遮盖那么一下,而不是敞开大门让人看,让人七嘴八舌地议论。 颠倒一下的艺术,张艺谋的招数只体现了一半,还有另一半,就是暴露坏的东西。对于某些坏事物,我们不掩盖它,反而暴露它,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非典”,我们没有遮遮掩掩,如实地告诉人民群众,稳定了人心,谣言不攻自破。汶川大地震也是一件坏事,而且是一件更坏的事情。我们也没有遮遮掩掩,也充分报道它,效果同样好。人民群众不但没有被吓倒,反而激起了爱心洪流,众志成城,可歌可泣。连刚刚在西藏问题上对我们做了种种不光彩小动作的某些西方媒体,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这一回做得实在漂亮,透明度极高。 隐恶扬善其实是一种极端。这种做法在信息流通不畅的社会里也许管用,但在信息时代继续用之于宣传,效果往往相反:“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如果原封不动地传千里,那还算好,可恶的是在传播途中会经过无数次的艺术加工,到最后面目全非。更加可怕的是,媒体因此失去了公信力,人家不相信你了,说你报喜不报忧,说谎骗人。公信力之于新闻,犹如信用之于银行,是性命攸关的事情。失去了公信力的媒体,犹如去了势的公牛,完全上不了战场了。不管你说的话如何千真万确,人家都不敢相信,至少要打一个问号,还能影响什么人?如何谈得上占领舆论阵地? 所谓颠倒一下,是对这种习惯的矫正,不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另一个极端也是存在的。西方有这么一类记者,专门挖掘和暴露丑恶的东西,对美丽的东西则视而不见。这样的记者也没有多少市场,也令人厌恶,被称作“扒粪者”,这个词也可以译作“逐臭之夫”。 一个正常和健康的社会,美好的东西一定占主导地位。反映在新闻中,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人物一定是主旋律。新闻从业人员有责任宣扬和赞美一切真、善、美,但要掌握分寸。分寸掌握得好不好,宣传效果也不一样。分寸如何掌握?要看受众心理,不是倾盆大雨,越多越好。搞宣传的人要研究受众心理及其变化,把宣传工作当作一门活的艺术来研究,而不是几十年如一日地用一个老方子。 现在大家都在说转型,说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至于从什么状态转向什么状态,则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我想是否可以这么说,中国社会正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这个转型必然牵涉到方方面面,新闻工作也不能例外。 我国新闻的底子是战争年代的鼓动式新闻,泄气的事情不说,鼓劲的事情大说而特说。这在战争年代无可替代,是唯一正确的做法。但现在情形变了,环境更复杂了,须要与时俱进,来一个转型,从简单的鼓动式新闻向艺术化的现代传播学转型。不要担心这么一转会把我们的立场转掉。西方新闻标榜他们搞的是客观公正的传播,实际上一点都不公正,他们的立场坚定得很。问题是,他们将自己的立场掩盖起来了,而且掩盖得很巧妙,几乎不露痕迹。这样做新闻比简单的鼓动要难多了,无论是指挥员还是战斗员,都必须动许多脑子,时不时地要考察一下受众的反映,看看效果,这里那里做些微调,像艺术家一样,精益求精。 |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