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入选
  首页 | | 最新动态 | 组织机构 | 国际艺术交流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香港学子看北京:感受牌匾文化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8-06 点击数:1971


 
  笔者初到北京,对北京还没有深入观察,但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却不时钻进眼底:故宫神圣而庄严的宫殿上挂着一道道大匾,写着“太和殿”﹑“保和殿”……标志着昔日的皇权、过去的历史;京城的老字号,“全聚德”、“同仁堂”……都经名人题匾,大大提升了店铺的名气。北京各处,都能见到一幅幅各具特色、悬挂得端正的牌匾。它们看似平淡无奇,但从这些牌匾身上,笔者感受到一种与别处不同的气派。

  要真正了解一种文化,就必须做到探寻,求问,先接近一种有形的实物,然后再探问其文化蕴涵;这就是牌匾的妙处,表面看着没什么内容,深入之后才发觉满腹锦绣。于是笔者四处找寻有关牌匾的资料,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一所“科举匾额博物馆”,该馆位于高碑店,以科举为切入点,展出和科举历史相关的匾额。科举是中国特有的考试文化,至于匾额,本身亦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两千年的匾额文化,和1300年的科举文化,借着展览得以联系。

  古代士人通过科举,所获得的是功名,而匾额正是得功名的暗示物、象征物。一幅高官权贵、社会名流题写的“进士”﹑“举人”﹑“武魁”匾,是古代士子求得功名的重要见证。牌匾悬挂在府宅之前,成为光耀门楣的不朽象征。

  到达科举匾额博物馆后,笔者便随馆长姚远利先生到馆内参观。

  “这些匾额是我们的价值观和过去的价值观之间的一道桥梁。”姚馆长向笔者如是说。追溯到明清时期的科举文化,在一幅幅匾额中呈现着最富历史感的陈迹。馆内几个展厅,构成古代士子的科举路。作为古代读书人,那个时代几乎只有中举才能出人头地,当时仕进之途相当艰巨,秀才﹑举人﹑进士,有的人穷其一生也未能考上,是为古代士子命运的悲剧。现今读书人,已和古代有着明显差异,唯一不变的是,作为真正的读书人依然抱有求取功名的雄心壮志,这点是古今文人的共同心理。

  走进科举匾额展厅,笔者顿觉自己和历史拉近了,仿佛所有的历史、文化,都一下子凝聚在一幅幅牌匾之中。在当中,我真实感悟到那逝去的时代士人的心灵。

  “随着这些牌匾被考证,一段段历史也由此折射出来”。姚馆长指向一幅“尚义可风”的牌匾(见“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七十三。十七日〈丙寅〉,以赈捐巨款,赏台湾绅士林维源母钟氏扁额曰“尚义可风”),说:“那是李鸿章所赠之匾,当中的内涵十分丰富,这匾表达外侨对赈灾的关心,历史的事迹在这牌匾中得到记录,而李氏作为朝廷高官,他把这匾认真题写,可见他对华侨心存感激,因此匾被保留下来,牌匾有着一种历史价值。”

  观赏过不同的牌匾,笔者感受到牌匾背后的文化意义。首先,牌匾只是用了几个字,反映的却是深刻的文化内容。其次,就是牌匾的突出性,其悬挂的位置,是在大门或厅堂之上,其本质上就有着触目性和显著性。最后,牌匾本身也是一种雕刻和书法的艺术,别具文化意义。

  停顿下来,笔者开始想,随着年代消逝,一代又一代都过去了,唯有一幅幅牌匾,它们依然存在,它们把历史文化一直流传下去。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QQ网名 英文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