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崔曼莉 写作是我心爱的游戏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9-01 点击数:1877
安冬说两句: 前年我看王强的《圈子圈套》,去年看李可的《杜拉拉升职记》,今年,崔曼莉的《浮沉》让我又着了一回迷。 这几 我不确定这类题材究竟能给读者带来多少职场实战经验,不过我确信的是,这种小说之所以好看,是因为里面的人和事离我们并不远。 大多数人都属于职场中人,办公室政治、明争暗斗、团队作战、商业技巧……这些事情就算我们没有经历过,也是听说过的。那么,有一些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用小说的形式讲述职场经验,告诉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应对挑战及适应社会,有多大实用价值先放一边,至少励志作用是不小的。 《浮沉》也没有脱离这类职场小说的特性。只是,它更加注重“职场生存”。 崔曼莉是个美女,但她的《浮沉》却没有美女写作的痕迹,她的文字冷静、理智、老到,甚至硬朗,有一种男人作风。更让我惊奇的是,《浮沉》里很少有感情的描写,即使有那么几笔,也是一掠而过,很隐晦。但这一点儿不影响小说的精彩,甚至,我觉得这种创作方式让整个小说显得干净利索。 我想崔曼莉的性格也应该属于干净利索的那种吧,她现在担任一家公司的执行总裁,不知道她在管理和经营公司的时候是否也要经历职场“浮沉”。
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2001年开始自由写作,在《青年文学》、《花城》、《芙蓉》、《山花》等刊物发表过中短篇小说及诗歌。曾出版过长篇小说《最爱》,文艺批评《艺术的敌人》等。有国企、外企、传媒等各种工作经历,2004年转入互联网产业,现为北京某科技公司执行总裁。2007年9月化名“京城洛神”,在网络发表长篇小说《浮沉》第一部,引起轰动。 崔曼莉的经历很丰富。 大学毕业后,2001年崔曼莉开始自由写作,在发表了十几万字的中短篇小说之后,她出版了长篇小说与文艺批评集。与此同时,她也经历着职业的转变,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街上被南京电视台某栏目“抓”去出任电视节目主持人,这对崔曼莉来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经历,她学会了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学会了如何应付突发事件。后来,她又从某国企跳入某外企,2004年,她转入互联网产业,从此开始在这个行业中努力前进。 2007年9月,微软大中华区前总裁陈永正突然辞职,3天后,天涯社区出现原创小说《浮沉》的连载。因小说的开头与陈永正离职事件惊人的相似,而故事背景恰恰又是IT行业,顿时,网友纷纷猜测作者的真实身份,以及撰写此文的目的。 崔曼莉对此的解释是:“其实陈永正离职只是触动了我一个写作的想法。当时不少朋友给我打电话,一方面在讨论这个话题,另一方面又劝我将IT行业的故事写出来。当时我正在寻找新的创作内容,便决定在天涯开帖,化名‘京城洛神’,创作《浮沉》。我不想影射哪家公司,只是一种触动。” 《浮沉》让崔曼莉浮现在读者面前,其实以前她还创作过长篇情感小说《最爱》,并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琉璃时代》。只是,《琉璃时代》目前尚未出版,而《最爱》没有《浮沉》那么引起关注而已。 文艺作品都有实用性 新报:职场小说最近这两年异常火爆,所以有人会觉得《浮沉》是个跟风之作,这种说法会不会让你不高兴?你认为这本书独到的地方在哪里? 崔曼莉:《浮沉》的出现完全是个偶然,如果没有陈永正的离职事件,没有当时心中的感触,没有在天涯开帖写作,就不会有今天的《浮沉》。所有的文艺作品都是通过作者的再创作,表达现实生活,再现现实生活,想象现实生活。每部作品都是独特的。《浮沉》更多是想表达一种励志的精神,就是一种生存的力量,我们怎么去生存?为什么去生存?如何更好地生存?所以出版社把这本书定位成职场生存小说而不是职场销售小说,这个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对我来说,在偶然的时间内做了一件偶然的事情,它生动有趣,这就可以了。对于文艺作品,每个人的理解与评论都会不一样,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我不会在意大家的评论,而是关注自己到底有没有努力。 新报:很多人说职场小说的实用性大于它的文学性和娱乐性,《浮沉》对职场中人来说,它的实用性在哪里? 崔曼莉:所有的文艺作品都有其实用性,实用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 比如生存的反思、心灵的感动等等,一部文艺作品的实用性、文学性与娱乐性,不是只有全世界统一的一个标准,而是有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标准。有人阅读诗歌没准会对现实生活带来莫大的帮助,比如放松或者进取,有人在读别人的谋略却只为了获得一时的轻松与有趣。我们不应该教条地看待文学性、娱乐性与实用性的问题,只要作者写出来了,有读者愿意阅读了,这就是有意味的。正因为这些意味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文艺本身的魅力才不会消失。 新报:我粗略地看过你创作的一部情感小说《最爱》,是部文学性很强的作品,与《浮沉》完全不同,不过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对于生活和感情的态度,都很谨慎、理性。像《浮沉》,这本书几乎没有主人公的爱情描写,而且其中的人物,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困境和压力,但大多都是积极向上的。所以我想知道,这跟你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是不是有很大关联? 崔曼莉:每个写作者的作品都会呈现出一种特质,我们称它为风格。所谓风格就是指一个人从小到大,从接触写作到从事写作,所有的细节与过程中微妙的特质总和。它无法通过学习完成,通俗点说,强装是不可能的。从我的爱情小说《最爱》到历史小说《琉璃时代》,再到职场小说《浮沉》,我很惊讶它们体现出的一些特质,这也让我意识到,不管我如何挑战写作,挑战不同的题材、背景、情节、人物与想法,我就是我,我永远不可能超出崔曼莉的范畴,我永远不可能变成另外一个人。 写作可以陪伴我到老 新报:《浮沉》受到读者热捧,这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会不会再接着写类似的职场小说? 崔曼莉:我的生活一如既往,我只是觉得它获得了出版,只是觉得通过它,我和更多的读者有了交流。除此之外,因为它是第一部,我的生活有一部分是继续写完这个故事,完成《浮沉》第二部,同时,我在修改民国历史小说《琉璃时代》,这让我在时空中交错,是个很奇妙的体验。 新报:对于现在的职场中人,你认为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么解决?有没有一定的规律?或者说,你有什么建议? 崔曼莉:大家还是看小说吧,说教的东西通常枯燥,但是故事却会让我们体会很深。 新报:你做过很多行业,从你的个人经历来讲,有过怎样的“浮沉”?又是如何解决的? 崔曼莉:我个人的经历顶多算得上一点丰富吧,谈不上“浮沉”。从这一点来说,我是个贪心的人,我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让生活更丰富。但生活总是有限的,有时候它比时间有限得多,所以我从事写作,因为在小说里,我掌握着时间与空间,我掌握着丰富的最大尺度。 新报:现在你是一家公司的执行总裁,这是你的一种生存之道,但会不会影响你的创作? 崔曼莉:如果我们仅带着喜爱的心情去做一件事情,它就会非常有趣,孩子们玩游戏从不追求结果。写作是我心爱的游戏。为了不丧失它的乐趣,我不断在生活中努力工作,工作让我得以生存,得以在社会上立足,得以有温饱的生活去自由地写一点什么。不管我从事何种职业,都不会影响我的写作,不管我写什么样的作品,都会做好本职工作。一个让我生存,一个让我的生命获得丰富。工作也许做到六十岁就退休了,但是写作却可以陪伴我到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作就是工作,而写作是一生的爱好与追求,它更接近于事业。 |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