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走进“福康里” 回到1978年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9-04 点击数:1962
福康里的牌坊高高挂在上面,弄堂口,一片热闹的景象,馄饨摊、剃头摊、修锁摊,各自忙着各自的生意——这不是电影的拍片现场,也不是哪个民俗村的游乐项目,而是国内首部情景展览剧《岁月1978》。9月9日,这个展览剧将和上海双年展同时开幕,在上戏校园内展演一周。 从2008年进入,穿过一条时光隧道,眼前的一切忽然变了模样。红领章白制服的民警站在派出所门口,热心地在“为人民服务”;福康里的牌坊高高挂在上面,弄堂口,一片热闹的景象,馄饨摊、剃头摊、修锁摊,各自忙着各自的生意;满头发卷的阿姨拎着毛线针,大声吆喝传呼电话;年轻帅气的邮递员突然骑着车冲过来,问胭脂店的老板要了一盒飞马牌香烟;石库门里,每户人家都在辛酸苦辣地过日脚,街坊邻里在公用的灶披间边聊天边一起做饭,要是碰得巧,还可以赶上一户新婚人家的喜酒…… 这不是电影的拍片现场,也不是哪个民俗村的游乐项目,而是国内首部情景展览剧《岁月1978》中的组成部分。作为上海双年展外围展的项目之一,这个带有装置艺术色彩的情景体验式展览剧在国内算得上开了先河。9月9日,这个展览剧将和上海双年展同时开幕,在上海戏剧学院的校园内展演一周。记者昨天来到上戏的布展现场,提前体验了这个别具一格的展演剧。 30年:分三部分展示 《岁月1978》是一个更接近于当代艺术的作品。整个展演空间就在上戏的校园内,学院的端均剧场和新空间都被完完全全做了改造。 整个作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展示廊——《时光隧道08-78年》,文字、图片和视频,记录了从2008年至1978年每一次的重大事件,走过这个隧道,便来到了1978年的福康里。第二部分就是最核心的情景展演——《我们的1978》,所有的一切都被还原到了1978年的上海弄堂。第三部分图文展览——《过往和现实30年》,现场展览的照片是30年福康里和中国人的今夕对比,而文字则记录了30年间的个人史,这其中,既有情景展览剧中人物虚构的人生经历,也有策展和创作人员真实的生活变迁。 作为一个跨时间和跨空间的作品,《岁月1978》同时还有一个网上的平台,所有的参观者都可以在其中记录下这30年来人生变化的真实数据,展览剧也因此得到无限的延伸。 情景:上海弄堂生活 在这个作品中,情景展演《我们的1978》无疑是最大的亮点。在这个逼真还原的历史空间里,一切都因为有人的“生活”而变得富有真实的生命。在福康里,总共有二三十位生活者,每天都要在这里“生活”整整10个小时,从早上10点到晚上8点,过着各自的日常生活。因此,在不同的时间点去参观这个展演,自然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比如大清早去,就会看到弄堂口的集体广播操,年轻人都开始忙着去上班;中午时间,公用灶间一片忙碌景象,看着煤球炉里的炊烟袅袅,闻着菜香,然后听那些唧唧喳喳的上海话道家长里短;到了晚上,大家有不同的方式消夏度夜,赶得巧还可以蹭上一顿喜酒。 演员:生活在当年 在情景剧中扮演弄堂生活者的,基本都不是专业演员,他们大部分都是静安文化局的业余演员,也许是因为大多亲历过那个时代,他们在这样的场景中,自然得没有丝毫的表演痕迹。走进他们石库门的房间,他们会很热情地招呼你喝茶,说说家里的烦心事。 当然啦,和他们聊天的时候,“岔戏”是难免的,但这也是作品的一个部分。一位扮演居民的中年师傅“演着演着”,就开始和记者聊天了,他由衷地感慨:“演这个情景剧,我们好像重新过了一遍历史,那个时候的日子现在回头看真是难以想象。所以我们在这里都特别高兴,至少年轻人来体验一遍,肯定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我们的1978》的主要场景 作为剧中最大的亮点,情景展演《我们的1978》里面的很多家具包括门板都是从一些拆迁现场搬来的。用各种方法淘来的细小物件衬托着演员们的表演,透露出那个年代的气息。 检票 从08-78时光隧道来到1978年门口,当年的民警对参观者说明要求,介绍参观注意事项,发放代价证券,并严格要求他们穿上早已准备好的当年款式的服装。 儿时嬉戏 跳橡皮筋、抓人、老鹰捉小鸡……孩子们自由玩耍那个时代流行的儿童游戏,参观者可以任意参加,重温旧梦。 通向影院的小门 弄堂里不起眼的拐角传来当年流行电影的声音,穿过那扇小门可以真的进入影院,观看那些熟悉的旧影片,电影院一天滚动播放不同的经典老电影,比如《于无声处》。门口也许会有影院的看门人阻拦,但是对于弄堂里的邻居们,他总会网开一面。 居委会发票证 粮管所来发票证,居委会门前排起了长队,居委干部忙着维持秩序,不敢公开的各种票证、物品的交换也同时悄悄展开,观众也可使用门票中的票证参与其中…… 高考复习 那时上大学即意味着“龙门一跃”。在小小的教室里,中年女老师在给那些耽搁了10年学业的孩子们补习功课。不同的时间上的是不同的课程。
《我们的1978》的主要场景 江师傅的家事 江师傅的小儿子带着女朋友上门,全家其乐融融,而在黑龙江插队的大儿子也意外地携眷归来,并且考取了复旦大学,一家人兴奋之余开始烦心如何分配住房。木匠江师傅还自己打造沙发。 郑家和傅家 两家和睦的好邻居,造就青梅竹马的小情侣,因为早些年的政治气候,老郑和老傅互相伤害,儿女的亲事因而阴云笼罩……好事多磨,最终喜事得谐,弄堂里办起了热闹的婚礼,每个路过的人都可以从热情的主人那分到糖吃,听他们开开心心地絮叨儿女的亲事。赶得巧的观众还可以一起吃上喜酒。 街道工厂 一生仅有一次添置家具,结婚开始讲究“几十条腿”,街道木工厂的家具款式改变成时髦的捷克式,产品有了供不应求的趋势。 弄堂生活 理发摊、收破烂摊、修棕棚摊、缝纫摊、小人书摊、大饼油条摊、茶叶蛋摊,用弄堂口民警提供的代价证券,观众可以在这里进行消费。比如粮票可以吃一碗馄饨,烟票可以领到一根飞马牌香烟,鸡蛋票可以吃一个茶叶蛋。电影票当然就可以进电影院,有兴趣消磨一天也没关系。不过是坐着小板凳看16毫米的胶片电影哦。 老虎灶 泡开水只是它的基本功能,聊天休憩使它更像一个市井消息和新闻大事的发布中心。老人家们在这里海阔天空,家国巨细尽在掌故之中。观众也可在此饮茶歇息听听当年的八卦。 向阳院 做完功课,孩子们做纸工、做模型、打扫卫生、听老人讲故事……那么多的课余时光,那么自由的精神世界,让聪明的头脑精力充沛,创想无限。 乘凉 仲夏的晚饭之后,人们三三两两拿着板凳桌椅来到弄堂里乘凉,打牌下棋,谈天说地,居委会组织看电视,1978年的往事成为当下正在发生的新闻……多少夏夜在悠闲中凉意融融。 其他 弄堂生活的细节难以一一罗列,诸如整条弄堂做广播体操、孩子们课余做眼保健操、偶尔传来的麻将牌声、隐隐透出的邓丽君歌声……也许会在参观者的闲庭信步中偶然遇到,而“为了革命保护视力”这样当年的眼保健操音乐,不由让人唏嘘感慨。 |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