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曲艺茶馆的安老板说,现在茶馆里的顾客主要是年轻人,大家晚上去腻了KTV、酒吧,开始重新回到茶馆听书喝茶,有几位“铁杆儿”每周都从房山专门开车过来,为的就是一个乐呵。
曲艺茶馆里笑声不断
“这里是老北京曲艺茶馆,清茶一杯您慢用,咱这曲艺大会马上开始。”晚上7点,三元桥边三源里社区内的一个小茶馆里,几张条凳上坐满了票友等着台上开场,晚来的只能贴墙站听,搁在相声里,这叫“买挂票”了。在台上台下的嘻嘻哈哈中,夜晚的时光匆匆流过。
琴书、快书、大鼓、双簧、相声,茶馆虽小,每晚两个多小时的曲艺安排丰富、齐全。安磊是这家茶馆的老板之一,他与这里的张老板俩人打小听着相声、大鼓长大,在老北京的票友圈里有好多朋友,后来琢磨着何不自己开间茶馆。于是“老北京曲艺茶馆”就诞生了。
张老板说,每周三下午,京城的曲艺票友圈子都在这里“过牌”。所谓“过牌”就是票友们的大联欢。很多“高票”,也就是颇有演艺水平的票友也登台来上一小段,相声、大鼓也都有板有眼,当然毕竟不是专业演员,其间免不了忘词什么的小纰漏,大家也就一笑了之。
传统曲艺成时尚文化
安磊说,现在茶馆里的顾客主要是年轻人,大家晚上去腻了KTV、酒吧,开始重新回到茶馆听书喝茶。
过去有好长一段时间,传统曲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人们的夜生活也开始转移到酒吧、夜店,完全是十足的外来文化。现在都市的人们正在经历向传统文化的回归,小剧场和茶馆的曲艺表演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的出现更是让小剧场相声火热空前。
中国曲艺家协会党组书记姜昆告诉记者,现在不光是相声,各种曲艺都在复兴。京城里听书、听曲、喝茶、聊天的茶馆越来越多。多年前,“书茶馆”曾是老北京主要的茶馆形式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鲜有人闻后,现在又重新遍地开花。
票友热情带来红火生意
在老北京曲艺茶馆的席间有一位常客,这人是谁?老先生很低调:“我是说相声的杨少华。我就住这附近,晚上遛弯就经常过来听听。”老板和演员们围在杨少华的旁边,“太师爷,您教我那小段,前儿个返场让我给使上了,嘿,台下那个响啊”!小演员一边扇扇子一边说。杨少华的脸上笑开了花。
安老板介绍,说话的那个小演员现在已经是茶馆里挑大梁的“角儿”了。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投身曲艺的好演员,还有无数喜欢曲艺的票友,茶馆生意才红火起来,传统曲艺文化才如火如荼。
在京城很多曲艺茶馆里,记者都看到同样的火爆场面:三辆大巴在前门西边停下,上百位“老外”涌进了老舍茶馆。演员口里含着点燃蜡烛的灯架演唱大鼓,游客们坐在茶桌前拍案叫绝。这含灯大鼓曾经是天桥一带的绝活,也是近乎失传的珍宝。琴书、京韵大鼓、单弦等过去惨淡经营的曲艺形式,现在都成了国内外游客来京必看的民俗艺术。
在老北京曲艺茶馆里,杨少华老先生问起了茶馆的经营状况,安老板说,现在喜欢传统曲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茶馆刚刚起家,抱着“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想法在社区里租下了这么一块100平方米左右的场子,还没到晚上相声大会开场就卖了2000多元茶水。“我们相信,有那么多人捧场,小小的曲艺茶馆很快会变成一个大戏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