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入选
  首页 | | 最新动态 | 组织机构 | 国际艺术交流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青年戏剧:游戏的面具后是张严肃的脸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9-16 点击数:1963
“2008北京青年戏剧节”9月10日在北京蜂巢剧场高调开幕。所谓“高调”,不单是戏剧界主办方请来了孟京辉这样的已然功成名就的青年戏剧导演做艺术总监,也不单是集中推出了十几位青年戏剧导演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试图借此表达这一代人的戏剧主张与追求。

    很多人留意到,2008北京青年戏剧节的口号是:“戏剧革命像爱情一样来到你身边。”宣传画和标语就悬挂在剧场最显眼的地方。这真是一个充满了想象力的口号。事实上,革命和爱情,都同样需要激情和献身精神,都充满浪漫的诗意情怀。它们同样都属于青年。如果青年人像追求爱情一样追求戏剧革命,那将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情景。

    而说起来,近几年的青年戏剧涌现不少,他们表现出来的对戏剧的炽热感情,对戏剧目下内外交困局面的思考,对戏剧表现的新可能性的探索,对戏剧所能承担以及所应承担的认知,对戏剧如何迎接市场挑战的设想——这一切,被他们以戏剧的形式呈现于舞台上时,有人为之吃惊,为之无所适从;有人为舞台上的种种离经叛道而欣喜,为戏剧青年的“书生意气”备受鼓舞。

    2008北京青年戏剧节,同样是一个大实验场。戏剧节期间上演的剧目,包括《西游记》、《东游记》、《秃头歌女》、《作品3号:牺牲》、《采访记》、《1857白房间》、《电之驿站》、《十二个人拼出来的》、《8008》、《浮生六记》、《在变老之前远去》共11部作品。

    《东游记》的导演兼编剧赵淼,今年春天做了一部《达人未爱狂想曲》。该剧的有趣之处,是演员的表演,几乎全用身体语言来表现人的喜、怒、哀、乐,推进戏剧情节发展。此外,该剧还让所有演员(一共7个)分别充当各种道具,有时还装扮成各种动物。他们的动作既写实,也夸张,但观众一看就知道演员在表现什么,并有所反应。演员与观众现场互动的关系,就这样得以建立。

    赵淼在这次戏剧节上推出的《东游记》,依旧延续了这种“形体戏剧”的探索——创造舞台上空的空间,让演员的表演发挥到极致,让舞台活跃甚至疯狂起来。这种表现方式,一定程度上使得戏剧的观赏变得更直接,也更简单。如果说语言的接受还需要一定文化准备的话,那么,接受形体动作只需要生活经验的积累。这种对于动作性的刻意发挥,在某种意义上,更像是回到了戏剧的原生态,回到了戏剧的本质。

    这种对戏剧舞台表现空间的着意开拓,正是当下青年戏剧的特点之一。对于传统的戏剧观众来说,这一类的探索可能还不太容易被接受,但却赢得了青年观众的喜爱和信任,而这比什么都重要。因为,传统观众或许只意味着戏剧的过去,而青年观众却意味着戏剧的未来——毕竟,青年一直是戏剧中最活跃、最具有革命性的力量。

    这种离经叛道的艺术冲动,我们在孟京辉和牟森等人的经历中看到过,也在张广天的戏剧中看到过。我们习惯于把他们的戏剧叫做“实验戏剧”或“先锋戏剧”——否定现有戏剧定义,突破现有演出模式,让正统戏剧摇头叹气,如坐针毡。

    然而,时下的孟京辉已经功成名就,他的戏剧正在蜕化为一种新的教条、新的模式,正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好在,孟京辉曾说过:“实验戏剧的创作需要突破的力量、革命的勇气、自信的幽默和持续不断的能力,除了实验是一种理想和活力以外,它还是一种摆脱平庸、向往自由、急流勇进、刻意求新的状态。”从这一点看,本次青年戏剧节正是上一代与这一代的薪火传承。他们对戏剧的理解也许有区别,但这种精神上的一致性,更值得被我们所看重。

    戏剧节上,既有严肃的、执著于艺术的探索,也洋溢着这个时代特有的游戏精神,二者融为一体。这在戏剧节开幕式剧目《西游记》里有很鲜明的体现。

    有人认为,《西游记》是一出闹剧。它的舞台表现的确很奇特,粗糙、混乱、无所顾忌,全不管戏剧的特征和要求,只是一味地放纵自己。但从演出的实际效果来看,观众的反应是兴奋的、快乐的。在这一时刻,不仅演员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整个剧场也为观众创造出一种回到儿时梦想世界的途径。我们和演员一起重新变成了小孩子。这种游戏精神很难说不是戏剧本性的表现方式之一,或者说,正是戏剧本性最朴素、最直接的表现。

    有人说,这一代青年是单纯的、快乐的,在他们的记忆中很少有肮脏的、丑恶的、阴暗的东西。这究竟是好是坏,是祸是福,现在还很难说。但从他们对童年记忆的描述中确实体现了这样一种特点。这种记忆充满了快乐,甚至痛苦的记忆也用了快乐的方式来表现,这不是因为他们达观,而是他们的记忆中删除了历史和社会这两个维度与自身的联系,变成了一种单纯的游戏和盲目的快乐。这在目前小剧场上演的一些青年戏剧作品中,有很突出的表现。不是游戏精神不好,而是说,这种游戏精神是有深刻内涵的;它采取了轻松、幽默的表现形式,但它并不空洞,并非华而不实;它的轻松幽默中带着人性的关怀,社会的关怀。这或者正是孟京辉式青年戏剧能够修成正果的秘密,也是一些青年导演所追求的。

    戏剧节的另一部剧目《秃头歌女》就是这样一部真正体现了游戏精神的作品。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是荒诞派戏剧的开山之作,从头至尾都是荒谬的“戏弄”。周申和刘露的重演版,在主题上延续了原作的精神,却又充分表达了他们对于当下中国社会现实的思考,带有鲜明的时代及文化色彩。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他们是用了“戏谑的口吻”,而探讨的却是“沉重的主题”。他们将自己的思考呈现于舞台,让我们看到了在物质生活获得满足之后,人的精神空虚和贫乏的可怕,而更可怕的是人们虚伪地沉浸在幸福中的那种状态和感觉。

    青年戏剧节还将进行到本月底,陆续上演的作品,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青年戏剧发展的两端,既有令人忧虑之处,却也处处展现着希望。这,也正是话剧新的百年开始时刻,戏剧青年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QQ网名 英文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