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入选
  首页 | | 最新动态 | 组织机构 | 国际艺术交流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巧匠200颗榄核雕成6层中华世纪龙船画舫(图)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9-16 点击数:1772
200颗榄核雕出6层龙船画舫(组图)
  这艘中华世纪龙船,整件作品未发现一处拼接镶嵌的裂缝痕迹,榄核之间无缝连接,浑然一体。记者曹景荣摄
200颗榄核雕出6层龙船画舫(组图)
因为长期从事雕刻,曾昭鸿的无名指和拇指都凹了一块

  本报讯 (记者张顺美 通讯员谢强、邓莉)巴掌大的一艘龙船画舫,用200颗乌榄核镶嵌而成,船上约200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如米粒大小的窗户可开合,堪称一绝。近日在海珠区中秋文化周民间艺术展览上,记者目睹了这一让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其作者曾昭鸿从事榄雕艺术已有30多年,10多年前他打破榄雕以浮雕为主的传统,结合岭南工艺特色练就榄雕镶嵌技术,堪称一绝。据悉,目前,海珠区文化局正计划推动此项“榄雕镶嵌”技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这项技术得以享受传承人制度的支持和保护。

  精美的细节目不暇接

  在曾昭鸿的作品中,记者看到各种在一个榄核上雕出的龙凤、玉米、花生、鲤鱼、佛面等,两三厘米长的榄核雕龙船也不鲜见,围观的人多了,他就拿出了他的“镇山之宝”,让人眼前一亮的《中华世纪龙船》。只见这艘龙船画舫约长19厘米,高约9厘米,仔细一数,足足有六层,两栋亭台楼阁,甲板上和楼阁的每一层都站满了神态各异的人物,雕龙画凤的栏杆,楼梯盘旋而上,上面竟然还有如米粒大小的开合自如的窗户,船头的龙根须分明,还有船身的锁链环环相扣,楼阁屋檐上还挂着铃铛,每个精美的细节让人目不暇接。纵观整件作品,却未发现一处拼接镶嵌的裂缝痕迹,榄核之间无缝连接,浑然一体。

  “从构思到完成作品花了4年时间。”曾昭鸿告诉记者,镶嵌技术和传统的榄雕最大不同的是,一颗榄雕多使用浮雕技术,在江浙一带也有艺人通晓,而镶嵌技术则糅合了岭南工艺特色,用镂空、通雕的手法进行雕刻,使得立体感更加强烈。

  守得住清贫独创绝技

  学榄雕需要兴趣,还要耐得住寂寞。1972年,18岁的曾昭鸿刚中学毕业,有象牙工艺厂招学徒,他报名考试。不久,录取通知就来了。进厂后,他师从当时广州最著名的榄雕艺人区宇仁,在区师傅授的严格教导下,他苦练基本功,练足3年才能出师。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工艺品逐步投入商品经济市场,牙雕厂决定不再发展榄雕生产。1989年,曾昭鸿也只能离厂。为了生活,他进了另一家厂,但下班后没停过一天榄雕。

  1990年,他开始独辟蹊径,摸索榄雕镶嵌技术。经过长期试验,他的工艺越来越精,多层花舫、通雕蟹笼、吊链宫灯、云龙花瓶等都制造出来,从两颗榄到几颗到十几颗上百颗,镶嵌技术日益完善。后来,他干脆辞职,专心榄雕。

  纯艺术需要牺牲,还要守得住清贫。曾昭鸿自己靠工艺品也可以维持简朴生活,虽然未必可以振兴榄雕,至少技艺可以延续。遗憾的是,这门手艺材料紧缺,而且无人愿意学。和曾昭鸿一样,增城榄雕的传承人黄学文也心感担忧。今年已经78岁高龄的黄学文,出身于榄雕世家,其祖父、父亲都是榄雕艺术家。当得知海珠区文化部门正计划就榄雕塑镶嵌技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人都高兴非常。曾昭鸿说,很想和黄老见面交流,“相信大家会有很多共同话题”。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QQ网名 英文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