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文化中国书写奥运传奇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9-24 点击数:1974
2008年的8月和9月,中国北京,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在这里激情对话。
奥运,不止是体育的沟通,还是文化的交流。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在于,它不仅奉献了一台世界体育盛会,更在文化层面上加深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交流。 自信满怀:精彩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在申办奥运会时曾经有“世界给我16天,我还世界五千年”的豪言壮语。这是何等的自信! 自信源于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 我们曾经迷恋于自我而看不到他人的优长;我们又曾经热衷于向西方学习而忽视对民族遗产的关注。“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民心态从封闭自锁转为开放包容,为我们更好地诠释民族文化、赢得世界尊重打下了基础。”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宗桂说。 传统不是精神的负担,而是信心的支撑。深厚博大的传统文化是现代中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牢固根基,更是现代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重要桥梁。 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世界看到了当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无论是奥运火炬“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祥云图案的设计,还是奥运会“舞动的北京”、残奥会“天地人合”的会徽构思,抑或金镶玉奖牌和吉祥物福娃、福牛的设计,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奥运精神的完美结合。 自信源于对国家实力和发展前景充满希望。 美国知名调查机构皮尤中心最近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0%的中国人对于国内事情进展方式和经济状况感到满意,位列24个被调查国家之首。 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葛剑雄说:“过去我们对外文化传播缺乏自信,往往迎合外国人口味。如爱用《茉莉花》歌曲,因为这首歌在歌剧《图兰多》里用过,外国人熟悉。其实中国有很多‘茉莉花’,但我们怕别人不懂,所以不敢用。” 然而,谁也不会忘记8月8日那个属于中国的夜晚——数千人击缶而歌,共诵《论语》名句;水墨长卷在舞者的跃动中铺下日月山川;昆曲的袅袅婷婷与京剧的大气磅礴交相辉映……全世界都见识了中华文化的悠远浩大,感受到五千年人文积淀焕发的艺术光彩。 当世人还未从其中的娇艳壮美回过神来,烙上“中国”印记的奥运文化活动就已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戏剧、歌舞、音乐散发着千年古国的醇香,流淌着泱泱中华之神韵。 “中国民族民间手工艺制作与展示活动”中,各地民间艺术家在奥运村和残奥村现场表演年画、剪纸、风筝、刺绣、皮影等民间艺术; 奥林匹克中心区内,30个“祥云小屋”讲述“中国故事”,结合现场手工艺表演和观众互动等方式,立体展现中国文化遗产和各地充满活力的民族、民俗、民间文化; 《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北京文物精品展》等十大文物展览,不仅向世界展示最高端的文物精品,也让五洲宾朋进一步理解中国文化的厚重。 还有中国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无处不在。 2008年的北京,中国元素不只是奥运会的点缀,而是渗透到每一个角落,进入到每一个人心里。 海纳百川:开放铸就大国胸怀 当中国文化在奥林匹克舞台上绽放华彩的时候,同样令人心旷神怡的,是款款而来的“世界元素”。作为一届承载着文化交流使命的人文盛会,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兼容并蓄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把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奉献给整个世界。 于是,一扇扇窗在渴求沟通的眼眸前徐徐开启,透过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股股文化清流的碰撞与交融,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对世界其他文化的尊重与吸纳; 于是,一曲歌在凝神聆听中悠悠响起——“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打开的,不仅是家门,更是一个国家的心灵之门;开放的,不仅是怀抱,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气度。 这种气度,自古有之。五千年的历史峰回路转、起伏跌宕,不曾抹去这份包容与豁达。从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易传》的“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绵延不绝,根深叶茂;从张骞到郑和,从陆地到海洋,两条跨越了民族界限与文化樊篱的丝绸之路凿穿万里,流芳百世。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交往史上,少有文明之间的互相蔑视、彼此践踏,多是互相尊重、彼此欣赏;少有文明之间的孤芳自赏、一枝独秀,多是互补共荣、百花齐放。”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的话,正是对中国文明包容胸襟的形象描摹。 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在为我们注入文化自信底气之时,也消融了面对世界固步自封的坚冰,使中华民族重返文化交流、取长补短的良性发展之路。诚如著名作家张贤亮所言:“这是一次人的解放,不仅松动了思想上的锁链,手脚上的镣铐也被打破,整个社会突然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张力。” 这种张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得到了集中展现—— 我们欣赏并悦纳各种文化,邀来各国艺术团队与中华文化同台争妍。从2008年4月至9月,“2008北京奥运会重大文化活动”盛放北京,260多台演出、160多场艺术展览,来自80多个国家的两万多名艺术家共同参与,用艺术的激情点燃同一个梦想; 我们突破中国固有的审美常规,吸纳外来文化智慧实现创新与超越。钢线条巧妙编织而成的鸟巢、气泡般晶莹剔透的水立方……在京城中轴线上,中国古代建筑与融会了中西风格的现代建筑次第排开,奏出了一曲和谐灵动的交响曲; 我们摒除选用人才的门第之见,组建起一支中外携手、融洽互补的高效团队。从荟萃各国精英的开幕式创意团队,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奥运餐饮服务大军;从100多个国家友人组成的海外志愿者队伍,到领军中国体育代表队的38位“洋教头”……中外友人携手并肩的情景处处闪现,思想碰撞与交融的火花时时迸发。 “奥运会已成为各国文明与文化集萃、对话与交往的论坛,成为全球文化多样性与差异性互补共存,尤其是东西方文明交融与互动的平台。”北京大学比较文化学者乐黛云说。 和谐共生:同心续写奥运传奇 改革开放,使中国张开双臂拥抱整个世界;北京奥运,让全球铭记了一个文化中国。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申办以来的大量事实已经证明:中国当代文化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有拥抱世界的胸怀和气魄。而经过这场全人类文明欢宴的洗礼之后,我们迈上了推进文明发展的一个全新平台。 前来出席奥运会开幕式的以色列总统佩雷斯说,北京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人们脸上开心的笑容:“人们微笑,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感受到了微笑的理由。”很多外国记者也写到了中国人的笑容。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人感到幸福、满足的最直观表现。西班牙《国家报》说:“为什么奥运会成为许多中国人欢庆的理由,因为国家很稳定,并且越来越富强。” “改革开放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奠定了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可以说是改革开放30年的丰硕成果的集中表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如是说。30年前,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30年后,中国将自己与世界的距离拉得更近。 实现梦想的过程,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汇共融、和谐共生的过程。“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奥运会和残奥会上处处彰显着当代意韵。北京奥运会结合中国传统的“和合”理想,将奥林匹克休战墙命名为“和平友谊墙”,期待通过体育和奥林匹克理想,建设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 和谐更体现在中国与世界的相处中。很多人在品味开幕式上那个巨大的“和”字,佩雷斯总统说:“我无法确切地知道有多少人在观看,但全世界人民都感受到了这样一个不带有仇恨、战争和冲突的盛事。奥运会是全世界的大团结,它超越了种族、国度和宗教。” 文化部部长助理丁伟说,北京奥运会所弘扬的和谐奥运、和谐世界的人文精神,是中国对奥林匹克的独特贡献;它所弘扬和彰显的东方文化、东方气派、东方意境,对以西方文化为主的奥林匹克文化给予了生动的对比和有益的补充,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体现了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奥林匹克精神。 “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 “这是有史以来人类最伟大的一届残奥会”,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说。 北京奥运会在奥林匹克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书写了一段传奇。 在这里,中国向世界道出了强烈的心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国愿意同全世界共同建设一个人与人之间和睦、国与国之间和平、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世界。 古老而年轻的中华文明,正与世界节拍翩然共舞。勇于革新,开放包容,这种改革开放30年赐予我们的广博胸怀与世界眼光,使我们得以续写“奥运传奇”,进而在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扎根民族、面向世界的中国文化,惟其珍视传统、海纳百川,方才成就了这份博大与精深,方能在文化生发与繁衍的道路上,高歌猛进,无远弗届。
照片:北京2008年残奥会期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在排练《千手观音》。 本报记者刘新武摄 北京“两奥会”期间,许多“老外”迷上了中国剪纸。 |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