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入选
  首页 | | 最新动态 | 组织机构 | 国际艺术交流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藏区生活的真实呈现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5-08 点击数:3299
“当代艺术家要到自然中去感受生命的壮美,到现代生活中去体验时代豪情,并把这种真情与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化为一种历史责任感。”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龙 瑞



杜滋龄西藏速写



康巴人物(国画)   李乃宙

    28年前,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轰动一时,此后西藏题材成为无数画家追逐的热点。但是,鲜亮的色彩、独特的服饰、符号化的人物……西藏人物画创作很难走出民族风情画的窠臼。如何贴近时代、深入生活、发掘人物画创作的精神内涵,成为一项颇费思量的学术课题。在这样的学术指引下,中国国家画院和四川省崇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天高云淡”当代中国画名家康巴写生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23位画家齐聚四川康巴,共同感受康巴的文化韵味与自然景观,并以中国人物画这一绘画语言来描述康巴、表现康巴。日前,当这一批写生作品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展出时,其崭新的取材视角、浓郁的生活气息、丰富的艺术语汇、多样的表现手法,给观众带来惊喜。尤其是他们深入藏区,通过写生作品再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得到长足发展的现状,更展示了藏民崭新的精神风貌和祖国大家庭的和谐、发展。

    康巴汉子村的难忘记忆

    刘国辉笔下的康巴汉子魁梧英俊、彭先诚的藏女总是裹着头巾、李延声的人物有一种经风砺火的粗犷、刘二刚画中欢腾的篝火晚会竟有了一股幽默味道、梁占岩的藏戏神秘悠远、沈道鸿画出类似油画肌理的效果、于文江的藏族小姑娘不乏柔美……在画家笔下,藏区人物、场景,都散发着不同的韵味。

    康巴地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这块古老而美丽的自然景观,孕育了丰富多彩而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人文,凝铸成一种永恒、超凡脱俗的原始美,人与自然互相依存的和谐美以及藏民族在严酷环境中磨砺出的坚韧自信的人性美,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

    画家一行经过了泸定、康定、新都桥和雅江等处,无数次地被这里的人文景色和自然风光所震撼。美丽的乡村古镇、孤傲的雪山、壮美的康巴大草原、雅江流域丰茂的水草、藏寨碉楼、喇嘛寺、壁立的大渡河峡谷……

    “额头上写满祖先的故事,云彩托起了他的欢笑,胸膛是野心和爱的草原,任凭女人恨我自由的飞翔,血管里响着马蹄的声音,眼里是圣洁的太阳……”这是亚东歌里描绘的康巴汉子。“康巴汉子村”就在离雅江县城60多公里的地方,村里男子个个身高1.8米以上,熊背虎膀,面色红润,虬须浓郁,雄姿英发,头饰服饰都别具一格。据说2003年在川滇藏共同主办的康巴艺术节上,来自雅江西俄洛一带的康巴汉子,以其剽悍、高大和来自大自然的野性征服了世人的目光。就在这次盛会上,雅江县西俄洛被甘孜州人民政府命名为“康巴汉子村”,并在国家商标局注册。虽然翻越海拔4700米的剪子弯山口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画家们都坚持下来并抓紧时间搜集素材。画家李延声说:“除了用相机拍照,我还尽量多画毛笔速写,并当做一种创作来进行,力求用自己的笔墨语言,表现他们的魁梧强健、粗犷坚韧的阳刚之美。我创作的康巴汉子系列作品,着力表现其崇高的心灵、不凡的气质和独特的人性。”

    画家宫建华感受最深的是如今康巴人的生活。她注意到,当地人充分利用汉族输送到这里的先进技术和生产工具,而国家近些年来的支援、扶助也为他们解决了一些生活问题,使生活有了很大变化。这里的藏民除了吃酥油、糌粑和牛羊肉外也吃大米、面粉。“我们在一家甲扎民居里看到,其木结构房屋的室内装饰简直可称得上是到了细小入微的地步。案几、柜桌、壁橱、床椅也是精雕细刻,那种浓浓的藏族文化韵味使外来的我们大吃一惊。我最大的感受是不应只局限于表现服饰的华丽,而注意他们在生活中的发展变化。”她描述道,女主人盘起的辫内多用黑色丝缨盘成四瓣、六瓣或八瓣的莲花,辫套上串上珊瑚、象牙环和金银质的戒指为辫饰,戒指上镶嵌着珊瑚,最多镶有9颗,象征太阳和明月,这种头饰在藏族地区最独具一格。女画家细致入微地观察,并把这种感受通过画面表现出来。

    力求完美的艺术呈现

    参展画家涵盖老中青,均是有一定艺术造诣和社会影响,对写生活动热情极高的人物画家,这保证了展览作品的质量。他们有的长期生活在藏民中、熟悉藏族生活,也有的极少涉及藏族题材,但这次采风之旅的真切感受,使他们各自寻找到了表现的方法和切入点。

    把目光从东北黑土地投向了雪域高原西藏的画家纪连彬认为,西藏并非一种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而是一个充满神灵敬畏的精神领地,一个质朴原始而又流淌着生命激情的人生境界。这一题材在他笔下得到了意象化的表现,其意象主要由腾盘萦绕的祥云构成。而长期生活在西北地区的画家王辅民,对藏民生活的感受和现实的境况有过真切的了解。他笔下的藏民形象有一种自然生命的意态,他们的生存状况留下了岁月和历史的积淀,他们的具体动态和神情总是与神圣世界的向往有关,这些成为画家塑造人物的重点。他的这种视觉是超越表象的,故作品洋溢着视角新颖、内涵朴素的精神气息。在描绘人物时,画面上略有环境的描绘,他要传达的不是独立的个人,而是某种精神状态,即藏民的生存状态和虔诚的宗教感情。他从这种较为原始、纯朴的生存状态和宗教感情中,看到了最可贵的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太阳鸟飞翔的地方”——军旅画家敬庭尧这样称呼西藏,他自上世纪80年代末进入西藏就爱上了藏地,20多个春夏秋冬里深入藏地30余次,写生、创作于斯。他还出资兴办格聂神山下的尔牧民小学,资助若盖大草原上的失学儿童。其作品《红河谷》描绘藏民为捍卫民族尊严、保卫疆土完整而血染母亲河——年楚河谷,令人印象深刻。评论家这样描述画家杜滋龄多次深入藏区开展创作的情形:“在藏族居民家里,画家们一边吃着糌粑,喝着米酒,听着藏族兄弟们低沉的歌声,一边挥笔弄墨,大胆借用山水画中的笔墨技巧,把干裂秋风似的渴笔与润含春雨般的泼墨结合起来;以画山石的皴法来表现牧民刚毅古朴的性格和彪悍健壮的体魄;以遒劲干涩的墨和线生动地表现出所穿衣袍圆厚的质感。”

    擅长女性人物、较少涉猎藏族题材的画家王迎春对记者说,为了画出自己感受到的藏民形象,她有意将此次作品画出了壁画效果,使人物形象饱满美丽之外多了一层朦胧色彩。

    谈到和地方政府联办的此次活动,中国国家画院院长龙瑞说:“在经济和文化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已开始主动追求和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并且这种关注和追求已从表面形式逐渐进入深层内核。”他表示,通过此次活动,当代艺术家到自然中去感受生命的壮美,到现代生活中去体验时代豪情,并把这种真情与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化为一种历史责任感;把真切的视觉感受物化为艺术意象,从而激发艺术家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探寻民族文化底蕴,这是十分值得欣慰的事情。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QQ网名 英文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