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入选
  首页 | | 最新动态 | 组织机构 | 国际艺术交流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他们,用文字和影像记录这场灾难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5-29 点击数:2754
5·12汶川大地震触动着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从灾情发生的那一刻,到随后进行的大规模抗震救灾行动,到处都活跃着文化界人士的身影,他们正在另一条战线上,用诗歌、用电影和话剧等艺术形式,抚慰着灾区人民受伤的心灵,思考着生命的意义、人类的精神等命题。

  用诗歌慰藉心灵

  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哪里/想着生活继续/天空失去了美丽/你却等待梦在明天站起/你的呼喊刻在我的血液里……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

  在巨大的灾难袭来之时,一首首感人的诗歌回荡在祖国大地,回荡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诗歌以它独有的感召力和心灵诉求,感动、激励着每一位中国人,一个诗的国度在这一刻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生死不离》、《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妈妈不哭》、《天堂里没有地震》……谁也说不清,从地震发生以来,诞生了多少感人的诗篇!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范小青介绍说,5·12地震发生后,江苏广大诗人以非常快的速度写出了大量的诗歌,并编成《江苏作家—2008·抗震救灾诗歌专刊》,共出版一万本,并举行诗歌朗诵会,现场赠送给市民,另一部分已全部寄往灾区。“这将成为激励和鼓舞灾区人民走出阴影、重建家园的精神食粮。”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诗歌的作者并不是职业作家,他们用自己最朴素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寄予灾区同胞以无限深情。很多诗歌都是最初从网络到手机短信,迅速传遍祖国的各个角落。平时极少发表诗歌的报刊、电台和电视台也出人意料,陆续推出了很多有关震灾的诗歌。地震灾难,一下子把人们平时潜伏着的悲悯、同情、关爱等美好情感激发出来了,一个民族内心的丰厚得到了集中展示。江苏著名诗人赵恺说,诗歌是反映社会较为敏捷的文学体裁之一。“诗歌不是诗人的专利,而是灵魂、热血、良心的回响。”多年来,诗歌处于边缘化地位,而这次诗人们被压抑已久的诗情——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被释放出来。这是个“历史性的良好开端”。他表示在这样一个时刻,诗歌恢复了自身的活力和良知,作为一名诗人,他感到非常骄傲。他说,诗歌的技巧是次要的,思想和良知才是最为关键的。不要一味追求所谓的“表达效果”而“舍本逐末”。“一句话,诗歌在此次民族灾难面前,没丢脸,问心无愧!诗歌与民族、诗歌与汶川共赴国难!”

  用行动投身抗震

  一场地震,促动着知识分子走出书斋,走出平时的个人小圈子,开始走进抗震救灾的现场,他们不但用手中的笔及时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还用实际行动投身抗震救灾。

  灾情发生后,“中国作家抗震救灾采访团”于本月19日赶往灾区,而在这之前,江苏作家们早已迅速行动起来,积极为灾区人民捐款,省内的报告文学作家已兵分两批前往灾区。昨天,记者连线前方的报告文学作家傅宁军。他深有感慨地说,在这个巨大灾难的现场,你会深深地体会到人在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生命是如此脆弱,但同时,生命又是如此强大。“作家需要有一种与人民同生死、共命运的大无畏精神,深入到一线,才能写出感人的、触动人类心灵甚至灵魂的优秀作品。”与此同时,作家们也主动参加到当地的医疗救护队中去,“这个时候,自己不仅仅是作家,还是父亲、儿子、丈夫!”他说。

  以小说《解密》、《暗算》等驰名文坛的四川著名作家麦家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感觉“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恐惧,回忆起来仿佛是假的。”他告诉记者,他在朋友的建议下决定为灾后的校园重建募集些资金,并与著名作家阿来、儿童作者杨红樱联名起草了“5.12灾后乡村学校重建行动”倡议书。开始的时候他们只是在一些朋友和作家圈内进行募捐,之后他在新浪读书频道作客聊天时偶然谈到这件事,一下子响应的人很多。麦家目前正在北京进行募捐,很多作家和编辑纷纷慷慨解囊,就“人文社”一家就捐款了十多万。

  一些著名作家很快用各种形式伸出援助之手:于丹在地震发生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10万元;王立群个人捐出《王立群读史记》版税6万元,其中1万元随河南大学捐赠,5万元直接寄往北京中国红十字总会;同样经历了地震摇晃的作家贾平凹拿出一些书画作品,进行慈善拍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给灾区;余秋雨已带领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公司全体员工,捐款36万元,委托上海慈善基金会送给四川灾区人民;身在欧洲的作家冯骥才以冯骥才文化基金会的名义,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人民币10万元;池莉从即将出版的新书稿酬中捐出10万元,委托出版社交给中国红十字会;钱文忠与张兆明、陈刚、李林、刘念远以上海怡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名义捐赠价值50万元的医疗设备;地震发生当日,易中天将《成都方式》一书税后稿酬8万元全部捐往灾区;黄蓓佳捐出新书稿费5万元,专项支持灾区残疾儿童;《大明王朝1566》作者刘和平将个人稿费17.4万元一次全部捐给四川灾区……在灾难面前,作家们用自己的方式给出了完美答卷。

  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年轻作家尤其是“80后”作家也积极行动起来:郭敬明个人不但捐款,还在想办法联络更多的人参与;韩寒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四川灾区运物资,直接帮助那些迫切需要帮助的人……灾难面前,这些年轻作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用影像记录灾难

  地震灾害发生后,中国电影人聚焦汶川,近10部与四川汶川大地震相关影片陆续开始投入拍摄:中影集团与著名导演尹力合作,投拍一部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影片,13日当天就拉出剧本框架,14日剧组就在汶川地震灾区开始争分夺秒抢拍素材。电影在6月初开拍。该片预计今年10月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导演冯小刚一直都在筹备拍摄一部关于地震的影片,之前的计划是以唐山大地震为对象,为此华谊已经购买了相关小说作品的版权,并进入剧本改编创作阶段,此次拍摄将加入一些四川地震的素材,明年投拍;长春电影制片厂从5月15日开始赶制的专题片《决战汶川》,目前已进入后期录音阶段;上影青年创作队已经赶赴四川灾区,拍摄科教片,记录灾情,关注重建;峨嵋电影制片厂拟拍摄电影《汶川时间》,讲述灾区寻人的故事,目前剧本正在创作中,影片计划年内完成;峨影与西部电影集团联合策划的影片《5·12北川不相信眼泪》,将于5月底正式开机,峨影集团还将与全国兄弟电影集团、电影制片厂合拍“抗震救灾”系列纪录片;香港地区,成龙透露,正准备开拍一部有关四川大地震的电影,并做慈善用途。香港演艺协会也表示,正在筹备赈灾电影,刘伟强执导,梁朝伟计划参演……相信不久,银幕上多视角的地震故事和影像,将带给人们太多的思考。

  另外,一些反映地震的话剧也在紧张的筹划过程中,地震后首部赈灾话剧《青鸟那是必须的》定于6月初在北京上演,据出品人透露,赈灾话剧表现的是一群不同职业的人在孤岛上遇到地震后的种种情形,希望通过各种“减压”形式带给大家反思,同时融入了抗震防灾的科学知识,尝试着在剧中告诉大家如何正确自救,以及灾后建立精神家园。而北京人艺目前正面向社会征集剧本,7月初将公演。濮存昕说:“这个戏绝对不是以哭泣为主题,而是要反映民族的能量,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洗涤。”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QQ网名 英文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