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浙江“针刺无骨花灯”技艺面临传承困境
作者: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1-04-12 点击数:251
杭州4月11日专电(记者 商意盈)起源于唐朝的浙江仙居“针刺无骨花灯”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与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针刺无骨花灯”面临着学徒越来越少、目前仅有4人,无法市场化,缺乏资金保障等传承困境。 与传统花灯不同,“针刺无骨花灯”没有骨架,全用绣花针刺成各种花纹的纸片粘贴而成,有钻石、绣球、荔枝等多种造型。点燃后灯体看上去似帛非帛、似纱非纱,非常精美。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并多次赴香港、澳门、美国展出,被誉为“中华第一灯”“东方神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研究所所长李湘满日前向记者介绍说:“无骨花灯起源于唐朝,所以当地的老百姓叫它‘唐灯’。我发现这盏灯是1983年,当时已经失传50多年了。” 李湘满无意中从一位老人口中得知失传的无骨花灯后,便踏上了抢救这门古老技艺之路。28年来,他走遍了仙居的每一个村落,寻找知道花灯制作工艺的每一个老人。目前已经抢救整理出27个品种、52个分支品种。 “针刺无骨花灯”完全依赖手艺人的纯手工制作,一盏20厘米见方规格的灯就需要一个手艺人加班加点10多天才能完成。无骨花灯目前没有面向市场销售,仅在展览后卖过一小部分,每盏灯价格均在2000元左右。 无法市场化、缺乏资金保障、招不到学徒,每个手艺人月收入仅有700元,让这门好不容易被抢救回来的传统工艺再度面临失传的困境。李湘满自1986年开始招徒弟,100多个徒弟中如今只剩下了4人。 李湘满说,当时招收学徒,先招收了一批比较有闲暇时间的老年人,但发现他们都学不好。“制作无骨花灯需要绘画基础和几何基础,能学好的一般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但他们都不愿意来。” 李湘满的徒弟刘红娟已经跟着他学习了十多年。她告诉记者:“‘针刺无骨花灯’面临的困境主要是资金不足,资金不足就招不到学员。”刘红娟表示,这么多年自己能坚持下来,得益于自己当司机的丈夫的大力支持。 如今已经68岁的李湘满生活极其简朴,从来舍不得买新衣服,一双50元的皮鞋就穿好几年。他把自己多年的积蓄10多万元都投入到了无骨花灯上。 李湘满说,希望能再抢救一些品种,多为后人制作、保存些样品。即使他不在了,也不至于再次让这种技艺失传。 |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