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入选
  首页 | | 最新动态 | 组织机构 | 国际艺术交流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花红平淡人难及•江宏伟工笔花鸟艺术展组图

作者: 来源:雅昌艺术网 发布时间:2011-07-13 点击数:710

    “曾几时,残阳中,斜曳的枝叶枯萎了。空寂的河畔池边,有几条流动着的线条,几片消褪了的颜色。失去繁盛的世界,竟也在瑟瑟秋风中和谐出一种空濛的情绪,抑或,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沉静。”每每,面对江宏伟的画,总会不禁生出惆怅的美感,一番凋零的凄美。

    然这份凄美中弥漫着的,是他对生活纯粹的私人经验。虽然婉约却不悲凉,正如同他对事物的态度,虽然执着却不固执。对于世间繁华的远逝,他不是哀怨,而是一种对时空变迁的无奈与流连。或许,数年前西双版纳那模糊的绿意,会在从化温泉旁偶遇的文殊兰中重现出曾经眷恋的梦痕;抑或许,在“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岁月流逝中,在年复一年的“朝来寒雨晚来风”中,他会历经三度花发的季节,只是为了与曲径两旁重瓣樱花相逢又相别时的依依之情。

    带着这种极端唯美化的个人眼光,他将自己细腻而敏感的心性投诸世间一草一木,并将感触的细微体验融入到色与墨的交织中,晕化出属于他自己的一份自然、一个心灵化的世界。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哗与杂闹,没有现代化的节奏与躁动,它所沉淀出的,是人性永恒的纯净与恬淡,是他作为画家对生活超凡的感悟力。如果说,中国数千年文化最为珍贵的是文人淡泊的情怀,那么江宏伟则当之无愧;如果说,中国画千年历史最可珍视的是文人抒情的淡雅飘逸,那么,江宏伟亦受之无愧。在当下,一个随波逐流、趋名逐利的商业时代中,他的闲花野草、枯枝寒叶无疑是今日中国画苑里最为奇妙的收获之一,对于工笔花鸟画领域的开拓与启发,是少有人可以比肩的。

    面对江宏伟,我总会怀疑一部艺术史的叙述化语言是否真实,因为他的画中凝聚更多的是他个人化的经验,而非历史的传承。历史于他而言,与其说是学习对象,还不如说是他关照和欣赏的对象,与桌旁案上的一花一叶并无差异。并且,他将这种细微的观象融化为血液中的习惯,并久久为之沉醉,再在一张张素洁的宣纸上,画写他为之神往的年华的消融,从而得到些许的慰藉。所以每当有人谈及“江画”对“宋画”的继承时,我总会有些不以为然。据我所知,他至今临摹过的某一幅古画,并非是为了学习古人的技法,那只是某年某月某日的某时,他一瞬间为之而倾倒、为之而神牵,就如同他时常为庭院篱落的一草一木所感一样,于是他动笔记下这份心动,仅此而已。

 

    由此,我感到描绘一部艺术史在表达上的困难;也进而察觉出,真实地再现画家心灵中物化的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硬让我用艺术史的语言叙述并评价江宏伟时,我想指出的是,他在西化的色彩观念,一种“印象派”光影交织出的斑驳中,找到了与宋画因漫长岁月而产生的苍茫、洗炼之美感的结合点,这在20世纪中国画力求革新的岁月中,对于开拓中国画的发展空间,意义不言而喻。并且,单就工笔而言,他在这种结合中剔除了浓脂艳翠的匠俗之气,转而以墨复形,淡彩随类,极大地发展了徐熙野逸“色不掩墨”的传统精神,成为现代水墨趣味之突出代表。

    他的画不因工而硬、不因细而腻、不因色而艳、不因彩而丽,在隐匿着西方异质的色彩与墨迹中,包容着一种前无古人的丰富的视觉审美经验,并在这种经验的述说中显现出一种全新的时代性与现代性,这是宋画所绝无仅有的,也是他以自己创作的实际收获来论证现代社会赋予中国画变革的命运方向与可能性。

    然而,亦如很多人在论及“江画”时,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他与“宋画”的关系,江宏伟的作品又是承接中国画传统精髓发展而来的。但这不是一种狭隘地在形式技法上与“宋画”的接轨,而是一种文人化抒情心境的流露与复兴。和日本现代工笔花鸟相比,日本画就因受西方水粉色彩的影响过深而呈现出浓艳之弊,但“江画”充溢于纸面的,却是满幅洁净的飘逸与洒脱,恰恰是唐诗宋词般古典而婉约的中国人文精神:淡洁、清净而高雅,其清冷不群之气,于工笔画苑中,独能“人天绝色凭谁识,离合神光写妙辞”堪称逸品之极矣。

    今日工笔花鸟领域中,习“江画”风格者甚众,从某个角度上看,江宏伟的画是在整体上提升了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的文化格调,对于这一领域更深一步的开拓起到了开山取道的作用,意义不可谓不大矣。

    最后补上:江宏伟者,江南无锡人氏,性敏而情旷,能于工笔花鸟而无俗子之气,其清远气象者,于当今画坛,屈指可数也。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QQ网名 英文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