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中国书法与市场的三大动态(图)
作者: 来源:深圳商报 发布时间:2011-07-25 点击数:275
图为山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启功书法。
图为成都杜甫草堂收藏的沈尹默书法。 魏达志 书风动态: 回归传统,再谈创新 大家知道,传统书法,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它的发展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它既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字发展与应用相关联,又与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思想表达相始终,中国书法所形成的优秀传统,以历代碑帖及其书论为载体,其体系之庞大、内涵之精彩、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思想之深邃、表达之完美,不仅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而且成为独树一帜的文化现象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然而,文化大革命以摧枯拉朽之势,将这些“四旧”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毁灭,人们在没有任何承继传统可言的大字报书写中狂草。当改革开放的序幕打开,这些写手居然占领了中国书法的舞台,同时以创新的口号模糊人们的判断甚至垄断了整个的书法界。 君不见,凡是讲求中国书法传统与法度的作品,全部排除在评奖与入展的范畴以外,而所谓否定传统,抒发个性的现代书法,则大兴其道。往往一个展览会,看不见一幅学有根基,或者说是在继承传统之上的创新作品,不仅破坏了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而且远离书法除了文字运用之外的审美视觉的独立性。这样的导向麻痹了人们的理性判断,导致整个书法界书风越来越不正,只要敢“创新”,就是好“作品”,特别是对大众审美情趣的扼杀与歪曲,导致所谓“专家审美”与“大众审美”相背离,试图切断中华文化发展之脉络、文化之传承,时间延续之长,破坏之大,令人扼腕痛惜。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中国书法界已经掀起一种值得称赞的风气,那就是充分肯定书法是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因此学习书法,必须讲究传统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之上再谈创新。而继承必须临摹古代优秀的碑帖,这些碑帖琳琅满目,各显众长,因此也必须循序渐进并根据个性差异进行理性选择。 临摹是中国书法家永远的功课,古代多少书法家的临摹与生命相始终,这种历史性的回归是中国书法艺术界的幸事,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弘扬光大的幸事。特别在电子信息与网络化时代,强调历史积淀、大众传承与审美价值显得非常重要,这种回归更加弥足珍贵。 媒体动态: 弘扬新的文化生活方式 当今媒体,涉及书法与收藏的那真是太多了!电视媒体方面,有央视二台的《寻宝》,CCTV《国宝档案》,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美术苑》,北京台的《鉴宝》,北京财经频道的《收藏》,北京卫视的《收藏秀》、《天下收藏》,山东卫视的《收藏天下》、《收藏投资》,河南卫视的《华豫之门》,天津都市频道的《艺品藏拍》,浙江经济生活频道的《宝藏》,广西卫视的《收藏马未都》,凤凰卫视的《投资收藏》,吉林卫视的《找你》,湖南娱乐频道的《艺术玩家》,昆明电视台的《盛世典藏》,成都电视台的《成都商行西部珍藏》等等,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此外还有网络媒体如雅昌艺术网,新华网的“收藏频道”和中国经济网的“艺术收藏”等等。 报刊杂志方面,除了《书法》、《收藏界》、《中国书画家》、《艺术市场》等专业媒体外,《中国政协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妇女报》等全国性大报都有定期的书画专版。 特别值得人们关注的是,中国的三大证券报无一例外地卷入了中国书画和艺术品投资的宣传报道领域,《中国证券报》有《收藏投资导刊》;《上海证券报》不仅有《艺术财经》栏目,更有《艺术资产》副刊;而《证券时报》则有《理财大看台》与《专题》等栏目,大篇幅刊登艺术品市场与收藏的内容。深圳的主流媒体《深圳特区报》的《综艺副刊》与《深圳商报》的《文化广场》亦独树一帜,别具风采,引人瞩目。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媒体动态?媒体大规模地介入意味着什么?是随波逐流的一时冲动,还是发掘价值的理性选择?回答显然是后者。媒体不仅在积极引导大众正确的审美情趣,奠基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而且在引导中国的资本市场如何进行多样化的投资。既要避免由于单一投资导致的风险,又要把握时代潮流收藏盛世带来的投资机遇,导向是积极、正确而又鲜明的。这种导向往往令人心情激动而摩拳擦掌,揭示了一个千家万户进入自觉学习、鉴赏与收藏艺术品全新生活方式的新时代。 市场动态: 价格从复苏到天价 根据相关报道,2010年中国已经跃升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拍卖市场。2011年上半年世界艺术品市场成长超过股票市场,而中国更是迅速领先,迫使海外的中国艺术品与书画向中国回流。根据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布的相关报告与媒体报道,中国书画特别是书法,近年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由价格复苏到价格暴涨,再到亿元天价的三级跳。亿元天价的书法作品如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砥柱铭》就拍出了4.368个亿,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也以4.255亿元成交。为什么会这样?凭什么会这样?这是价格泡沫,还是价值回归? 我们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盛世中国书法价值的回归与市场崛起是历史的必然!将书法与瓷器相比,由于古代瓷器已经创造了市场辉煌,而书法仅仅是价值的回归:一是书法的收藏与保管比瓷器更加困难,不仅易遭动乱毁灭,而且水火难容,加上霉变等一系列的问题,能够保存下来的优秀作品已是凤毛麟角,尤其显得珍贵。二是能够保存下来的中国书法,多出于名人之手,或政治家,或大将军,或大文豪,而再名贵的瓷器,即便是出自官窑,也不过是工匠之手艺。作者本身的地位与影响相差太远,以至于只听见某某瓷器出自某某官窑,而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三是书法表达的时代特征丰富而直接,展示作者的思想与意趣更直接,书法作品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而有价值,因此艺术与工艺就成为书法与瓷器的根本区别。这些是导致中国书法价格超过瓷器并迅速飙升的内在原因。 而外在原因主要是时代原因。建国后这六十年,有人把它分成分三个阶段:一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政治导向阶段”,主要的表现是突出政治题材、高大全的人物形象,作品优劣主要取决于政治标准和领导人的政治态度,计划经济时代几乎没有市场;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自由消费阶段”,人们凭借有限的消费能力在市场中做有限的消费,亦有眼光独到的各类企业家早早开始对艺术品的投资,他们的捷足先登,导致书法市场规模呈逐步扩大之势;三是“资本介入阶段”,近年来由于资本市场的蓬勃兴起,货币的流动性过剩,中国投资渠道的狭小,书法市场的特殊收益,以及艺术投资基金、期货市场、文化产权交易以及基于艺术品的各种金融产品的推波助澜,都导致了对书法和艺术品的收藏偏好。从古代书法、近代书法到当代书法,从伟人书法、将军书法到文人书法,不同系列的收藏各展风采,资本介入中国书法市场并掀起轩然大波就不奇怪了,而且媒体还宣称中国艺术品“十亿元时代”的即将到来。 面对市场的瞬息万变,我们仍应保持淡定。市场有涨亦会有跌,书法家更应注重笔墨之外的功夫,即注重文化修养与内涵积淀,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粹为己任,坚守传统,以不变应万变,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作者为深圳大学教授) |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