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入选
  首页 | | 最新动态 | 组织机构 | 国际艺术交流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文化大省争推文化产业“盛宴”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6-11 点击数:1998
2008年5月16日,文化部部长蔡武在“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高峰论谈”上透露,去年我国城乡居民文化需求消费总量达到6300亿元—6600亿元,今年将突破7000亿元。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事实上,近年来,各文化大省也在纷纷发展文化产业,争打文化牌。
    ——浙江民营文化产业异军突起。自1999年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目标以来,浙江开始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文化产业异军突起,逐渐成长为经济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浙江省委确定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实实在在地打造浙江的“文化经济”。2007年浙江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69.70亿元(含体育﹑旅游﹑教育),占浙江省第三产业比重的15.3%,占GDP比重为6.0%。其中,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演艺三大重点行业发展尤为迅猛。据统计,浙江省目前共有图书出版社13家﹑音像电子出版社4家,公开发行报纸70种、期刊217种。
    2004年,浙江省发改委和省委宣传部联合下发的《浙江省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指南》,引发浙江民间投资文化热情高涨,其中民营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据悉,浙江目前共有民营文化企业4万余家,投资总规模达230亿元以上,涉及影视﹑印刷﹑演艺娱乐﹑旅游﹑广告﹑会展等10多个行业。全省民营文化企业总收入达50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50余万。横店集团﹑宋城集团等一批龙头民营文化企业已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在全社会关注文化产业的氛围下,浙江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的文化企业。其中,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横店电影集团于2003年被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为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2003年,浙江中南集团进入动漫领域,打造出500集的《天眼》,受到国内观众好评……
    ——江苏文化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逐年上升。江苏省文化产业近年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在全国文化产业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并呈现出产业越做越大、队伍越带越强、效益越来越好的新特点。据江苏省统计局资料,2006年,江苏文化产业完成增加值437亿元(不含个体经营户),比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17%的增长速度高出11个百分点。同时,江苏文化产业队伍人均创造效益呈逐年提升态势,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重要就业领域。
    此外,文化产业的组织集约化程度得到大力提升。新成立的五大省级文化产业集团成为文化产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的生长点。2001年以来,江苏省文化产业集团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跨所有制、跨经营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涉及数码文化、影视、电视广告、大型演出、数字电视等多个领域。其中仅新华报业集团一家,在2006年就实现营业收入9.9亿元。
    ——河北文化产业定位于支柱产业。河北文化资源丰厚。今年初,河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成立由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正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省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加强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指导。《意见》提出将文化产业作为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十大支柱产业之一,旨在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河北省的支柱产业。
    《意见》提出,要按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施集团发展、项目带动、国际化、错位竞争、科技兴业等战略,努力把河北省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力争到2010年使河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5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左右。《意见》还确定了河北将重点发展出版发行业、印刷复制业、影视制作业、演艺娱乐业、动漫产业、文化旅游业、体育健身业以及文化产品、设备生产与销售业八大门类。
    ——甘肃文化产业主打省外市场。长期以来,地处西北边陲的甘肃省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甘肃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已经形成的文化品牌来发展文化产业,该省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培育市场主体。比如,原《读者》杂志曾在事业单位——甘肃人民出版社里面,2005年,甘肃人民出版社整体转企改制,成立了《读者》集团,其市场主体的地位已经确立,更有利于其发展与壮大。第二,调整产业结构,甘肃的文化产业中传统产业比较多,新兴产业相对比较少,如动漫、创意等文化产业在甘肃省基本上还处在起步的阶段。所以,要把文化产业做大,结构上要相应地进行调整与提升。第三,开拓国内和海外市场。由于甘肃并非人口大省,加之受经济发展的制约,本地群众的文化购买力也不是很高,所以其提出了借助本地品牌,开拓省外市场的大思路。如大型舞剧《大梦敦煌》,在深圳文博会上就签下了到欧洲(主要是法国和西班牙)演出的2000多万元合同,这就是甘肃省开拓海外市场的具体举措。
    ——山西出版产业“重拳”出击。2007年下半年,山西省文化产业“十一五”重点建设工程——山西出版产业园暨山西新华物流中心、山西新华印业中心、山西纸张物资中心三大建设项目,同时奠基。
    山西出版产业园是该省调整经济结构,落实“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实施文化产业振兴工程的重点项目。它的奠基开工标志着山西省出版产业正由粗放零散型经营向集约规模型转变,标志着山西出版产业通过整合资源、转变经营模式,即将进入一个与现代市场接轨,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新的发展时期。山西出版产业园位于晋中经济开发区,占地200亩,总投资3.5亿元。
    ——云南文化产业保护与开发并举。云南是歌的海洋,舞的天堂。资料记载,云南收录在册的民歌有20000多首,舞蹈7000余套,戏剧2000多个,器乐200多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云南多样的生物资源和文化形式,云南被视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基因库。
    从《五朵金花》、《小河淌水》,到纳西古乐、《云南映象》,取材于云南民族民间文化的一系列作品推陈出新,经久不衰。《小河淌水》被收录进“20世纪华人艺术作品经典”,《五朵金花》则被观众评为“20世纪最受欢迎的影视作品”,永载史册。一举在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的评比中独得5项桂冠的《云南映象》在京的7场演出票销售一空,票价最高甚至炒到了上千元。事实上,《云南映象》公演半年就开始赢利,票房收入超过千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让市场来检验,让观众来评判。《云南映象》再次证明了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作品,代表的也是先进文化的方向。不仅如此,优秀的文化产品还将承担起文化传承和发掘的责任。当我国大多数文化单位正在为“传统文化衰败没落、后继无人”担忧时,云南纳西古乐每年却创造了上千万元的收入,平均每天要接待500人次的听众。纳西古乐研习班接纳了大量年轻人来学习,古乐因此守住了一席生存的空间,绵延不绝。
    2007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全面深化云南文化体制改革,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具有较强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使文化产业成为云南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
    可以说,各省结合实际,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取得累累硕果。据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不久前发布的《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状况报告(2007)》统计,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显著加强,以大中城市为骨干、县级城市为基础、辐射乡镇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2006年,全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5.04%和96.23%。基本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的目标,每100万人拥有6个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初步形成覆盖全国、体系完整的服务网络,“村村通”工程基本实现已通电行政村和50户以上自然村近亿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目标,“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启动以来已建成3500个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在22个省区顺利实施。
    同时,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重要进展,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已有86家图书出版社、25家音像出版社、11家国有电影制片厂、23家电影公司、9家电影发行放映公司、29家省级和市级文艺院团完成转企改制工作,28个省(区、市)的新华书店注册为公司,改变了国有文化单位市场主体缺失、竞争力不强的状况。文化企业上市步伐加快,北青传媒等4家文化企业先后上市或实现再融资,10家文化企业登陆A股和H股市场。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文化产业的年增长速度高出同期GDP年增长速度6.4个百分点。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文化产业增加值都占GDP的6%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QQ网名 英文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