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王军港:不懂音乐却创造了青瓷乐器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6-12 点击数:1969
一个还没有多少资历的青瓷艺术群里的小字辈,一不留神,撞进了青瓷乐器的高雅殿堂,让青瓷大师们也都感到了莫大的惊喜:这个小后生,有点猛。 王军港,一个连自身“五音”都不全、甚至连基本的音乐都不懂的人,突然间,就这么冒冒失失地,抢走了中国第一套青瓷乐器。 这小子,今年才23岁。捏泥巴的,就可以这般没规没矩?! 让青瓷发“音”?这个东西好玩,有刺激嘛 “王军港,你搞青瓷乐器,是不是很懂音乐?”记者直白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啊,音乐?我真的是不懂。到现在为止,我也只是知道一点皮毛。”王军港对这个问题有点不好意思的回答。 不懂音乐,就不能创造乐器吗!他就不信。 “我做青瓷乐器,只是凭着感觉去做。”王军港毫不掩饰地说。 其实,王军港对于音乐并非是一窍不通。 “来,来,不管怎样,给我们演凑一下吧。”上周末,几家媒体记者一起在他的“双鱼瓷庄”,请他演奏一下他自己亲手创造的青瓷乐器。他先拿起瓷笛,吹了几个音调,声音清脆。接着,他又拿起一个瓷埙来演奏了一小段曲子。“不好意思,这个很难吹起来。”他只吹了一下就摆手说不干了。 原来,一般的埙只有5个孔,而他做的瓷埙有7孔。埙孔越多越难以把握,这就是增加了演奏的难度。 对于他,越有难度,就越有刺激。他说,音乐,谁不喜欢?只要家中有一件乐器,都会拿来玩一把。至于演奏的音准不准,那是另外一回事吧。 王军港坦然地说,“当时,只要让青瓷发出声音,就觉得这东西好玩,有刺激嘛。”然而,对于烧制青瓷乐器来说,这个“音”必需准,否则,就不能称其为乐器。 这就是他创造的青瓷乐器的难点所在。 “音质”有这么容易把握吗?那时的王军港是陷入了深沉的思忧之中。 寻找“标音”,只能从“解剖”乐器开始 千百年来,多种器材能够发出美妙之声,发出高雅之音,这已不是稀罕的事。 几千年前的古石钟、青铜乐器、植物类乐器,发展到目前的电子类乐器、综合性乐器等种类繁多。而要在青瓷上找到与其他乐器一样的声音,至少在工艺制作上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与突破。 青瓷能不能发“音”,能不能成为乐器?王军港要解开这个谜。 他的音乐解读是从“解剖”乐器开始的。 他从江苏、上海等地生产音乐器材企业购买了各种乐器,有的可以进行仿制,有的只能把现成的乐器“解散”开来,量尺寸,看厚度。第一批的编钟,他就制作了十几个进行烧制,烧制后,他立即拿起来一敲:声很大,且有回声。但很遗憾,却不知是个什么“音符”。 每次试制出来的瓷器,“音”不准的,统统摔了,砸碎重做。 为了确保音质的烧制成功,他专门请来了音乐调音师,为他进行指导、把关、校正。试制一批,只要有一个成功就行。 然而,青瓷乐器的制作不是凭借想像的。如何才是有效地把握音色、音准、音调、音符?尽管同样是瓷胚,同样是在1300多度高温下烧制出来的,仍然还存在着瓷胎的大小、瓷土的粘稠、瓷釉的厚薄、以及相关的原料成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这也是千百年来龙泉窑青瓷至今没有完整成套乐器的重要因素。 “一般瓷器,做成什么,就能烧制成什么。而乐器的烧制,不仅仅是烧制出一个器型,更重要的是能够发出标准的音符和音质。”王军港坦率地说,达不到这一点,做得再好看的器型,也只是个器型,但不是乐器。 为了每一个“标音”,他不知花费了多少心思和功夫。 2006年初,他一开始就沉浸在寻找青瓷中的一个个“标音”。一连180余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竟然没有找出一件是标准音质瓷品。只能全部推倒重来。 损耗率是无法计算了。“有的时候,仅仅差几毫的釉度,音质就不一样了。” 整整两年时间,他放弃了一切赚钱的机会,也抛弃了研制其他的青瓷艺术品,他完全融入了青瓷乐器之中。 捏泥巴,很有感觉,喜欢搞点新玩艺 “一到学校读书,屁股就老是坐不住;一说去捏泥巴,整个心都能静得下来。”王军港很坦白地说,捏泥巴时感觉特别好,什么事情都忘记了。 王军港的父亲,是一个青瓷爱好者,也收藏一些青瓷珍品。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喜欢捏泥巴的青瓷玩艺。15岁时,开始制作一些青瓷胎胚小件,尤其是对艺术瓷非常着迷,也很有灵气。好在他的兄长是制作青瓷工艺的好手,青瓷的工艺、窑瓷、器具等一应俱全。这样,他就只管创作,其他别的什么都不用去考虑。 尽管他对读书不是很感兴趣,却对于青瓷艺术从来不放过学习机会。他认真地向当地的青瓷老前辈学习,不耻下问,总不满足。2002年,他跟着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前往福建德化陶瓷技术学院进修培训。又先后到山东淄博、广东佛山、江西景德镇等地学艺取经,汲取众家所长,学以致用。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接连创作出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青瓷艺术作品。2004年,他的作品《天球》手拉坯在西湖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当时曾有人提出要以26万元的高价买下他的作品。 近年来,龙泉青瓷又推出了冰裂青瓷,深受人们的青睐。他看到后,很快研制出至少有6种色彩的冰裂青瓷艺术品,突破了别人只能搞一种色调的冰裂品。随着技艺的长进,他不想跟着别人后面跑,只想自己闯出一条新路子。 组建青瓷乐队 以青瓷乐器奏响美妙的《龙泉之歌》 龙泉青瓷素有“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美称,前两项早在南宋时已达到了纯净如玉的境界,唯有这“声如磬”的特点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对此,王军港感觉很兴奋。他说,创作青瓷乐器,那本身是一门独具匠心的艺术。 在青瓷中寻找美妙的音乐,那是一种苦难,更是一种享受。他废寝忘食,一头扎在泥巴里不能自拨。“很多时候,都是妈妈把饭菜端到我的眼前,才知道肚子也饿了。”王军港说。 去年冬天,长时间的熬夜,长时间的连续作战,他终于累倒在病床上。到医院一查,腰锥间盘突出,住院一个月。然而,他尽使在病床上也一样耐得住寂寞,独自悄悄地思考研制古代乐器的构造和学习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 其实,他早已不知不觉地成为乐器迷了。 他很执着。外面世界很精彩,他无暇顾及;一个又一个的青瓷精品展、又有获大奖的机会,他没心思参加。一次又一次的试制失败、失败、再失败,也决不言败。他坚信,青瓷中一定存在着音乐! 他把握关键点:只要音质把握“准”了,其它一切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他知道,因为那留下的只是“外壳”的形状制作。 他很有天赋。没有更新的设备和技术,只凭着感觉,只靠着灵感,仅靠着音乐调音师的把关,就把一个又一个的看不见的“音质”、“音符”、“音色”全都找出来了。 他先难后易:难度相当大的瓷编钟、瓷管钟、瓷磬、瓷瓯四种击打类青瓷乐器,一个个制做成功了。此后,埙、笛、箫等吹奏乐器也一件件仿制出来了。由此,中国第一套青瓷乐器成功试制出来了。 多少年来,青瓷老艺人、老前辈们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就在新生代的年青人身上得到了迅速实现。这一切只有证明:创新,唯有创新,青瓷艺术才能永续长存,永保魅力。 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师柳朝西感到十分幸运。这些天来,他一有空就钻到王军港的家中去敲一敲最时髦的现代青瓷乐器。“那种声音,那种音质,就像高山流水一样一直流进了心坎里,让人感受到一种纯真、自然、清澈的音色回流。” 青瓷艺术无止境,下一步将做什么?王军港说,现在只是青瓷乐器梦的新的起始,接下去还要继续创作青瓷二胡和几种大型青瓷击打乐器,达到组合乐器基本配套齐全。到那时,再就是要组建一个龙泉青瓷演奏乐队,专门演奏“瓷乐”。 王军港自信地说,至少还要去完成这样一个梦想:一定要用美妙的青瓷乐器来奏响优美的《龙泉之歌》,让龙泉瓷器成为奏响美妙乐章的一个崭新的领域,让更多的人了解龙泉青瓷,喜欢龙泉青瓷,这也是我最大的心愿。 |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