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第一届意中双年展《自然之心》即将登场
作者: 来源: 新浪收藏 发布时间:2012-10-09 点击数:350
第一届意中当代艺术双年展 “自然之心”——第一届意中双年展” 策展人:桑德罗·奥兰迪,棉布,王春辰 展览时间:2012年10月19日—12月16日 开幕酒会:2012年10月19日 展览地点:意大利米兰地区的蒙扎皇家庄园 意中当代艺术双年展,是有史以来中意两个古老国家规模最大的文化交流活动,由中意两国致力于当代艺术发展的艺术机构和私人收藏家发起,与意大利蒙扎市政府和蒙扎、米兰、威尼斯等城市所在的隆巴蒂大区政府达成一致并共同发起的非营利性的艺术项目。 本次意中当代艺术双年展的主题是:人类怎样影响自然(城市建设、污染、国界的不断改变),艺术家的作品需要围绕环境、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展开。 双年展将从2012年开始,双数年份的10月-12月在意大利米兰举办,单数年份的9月-11月在中国城市举办,形成意中两个最古老文化体中最前沿文化的互动,并能够持续举办的艺术项目。从初期的意中当代艺术交流,逐渐对全球的美术馆、艺术机构、艺术院校、艺术家、收藏群体、艺术爱好者、艺术相关衍生产业从业机构和从业者等形成核心影响力,发展成为展示欧亚最前沿的当代艺术创作成果的重要展线。 双年展主题:自然之心 每一个人类生命都自然的追求欢愉和美好,“DIVINA VOLUPTAS”(神圣的Voluptas),正如提图斯·卢克莱修·卡鲁斯认为的那样:“充满生气的力量,对于美对于自然的理性思考的图像。在这其间,物质的最终的部分,原子(不可分,不可变,不可数),运动在无边的空间里,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凝聚并且赐予每个存在的现实以生命,直到分裂。这个不停止的凝聚和分裂的过程构成了生死:没有什么死去,也没有任何新生,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保存的。人类的进步使之与自然相接触,有时候自然是灵感的源泉和伟大价值的老师。通过艺术的敏感度,思想是可能复原美和自然世界给予的满足感带来的巨大财富的。这种复原本身没有结束,但它使得机会和价值需要同自然进行尊敬的对话,自然能提供给我们有建设性的意见。” 自然之沉思:诗人棉布 英国哲学家柯林武德在《自然的观念》这本书里,他的自然观念中最基本的一条是,自然并不是一个独立自足的东西,它的存在依赖别的东西。 因此,作为“自然之沉思”这个主题,参展艺术家作品的深度在于,他们对于自然的表达,对于自然的感知方式,在形式上与自然不同,而且不还原为自然之形态的别的形式;在精神上,这些作品进入新的自然观,它们总是横空出世。 陈丹阳《巴赫平均律》,从编织隐喻中充分提炼出解释生命伟大奥秘的神话,很久以前的哲学家们也曾尝试过。 苏瑞的《空》,天真质朴,如自然一般无拘无束的,仿佛是他本人的心灵笔记。 吕鹏的《空城计》,那种中式的超现实波普,赋予现实亦真亦幻的感觉,他间离了事物的物质性,进入一个自由轻松的遐想的状态。 金沙《向大师致敬》,从对话到致敬,无穷尽的高超的手艺和文雅的质料,即呈现了艺术家个人心历路程和观念,又把天才偿还给自然的造物主。 魏立刚的《瑞士表店》,庞大的华丽要做什么?自然也仿佛机械般的精密吧,它试图揭开自然之内心。 蓝正辉《C-107》,他偏于热抽象,但他把抽象与自然带入悖论式的思考:自然,是一种新的自然状态,自然而然,怎么做都应该可以;而抽象,则是抽离一切存在状态,进入虚无的经验,怎么做都不可以,所以,他说《C-107》。 邵岩《枯荣一》,逸朗中,让我们看到,枯与荣那种天大的诗意的迫切。存在感充满了时空。 张朝晖《春潭醉无边》,仿佛用醉来呈现春的美意。但是,不,他却让我们放弃习惯,体验新的可能,因为,随着心灵的转化,春,或者,秋,是可以随时改变它的物理状态。 可煌《3D水墨系列》,他提出的多种表现形式的艺术与生物形态的诗意融合:纸上的每一个“有机”元素都与包含在无穷小中的深刻现实对话,这些元素很强大,能够在无穷小中保持它的生命力。 慕辰、邵译农的《山还是这样的山,水还是这样的水》,告诉我们自然的皮肤便是梦幻。 吴达新《长城计划》NO.3,长城烽火台冰造的一个西式教堂的拱顶, 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冰砖和以它为元素构建的教堂拱顶也将彻底消融在长城上,西方、东方就这样融在一起,但转眼,融合又消失了。 黄岩的人体山水,精心绘制的形象,传承了以含蓄见长的中国水墨画的伟大传统,但在起伏的画面里,又让我们感觉到作为概念艺术家的嘲讽的姿态,并把中国山水稳稳的置于现代的范畴之中。 阿瑟。丹托,这位伟大的艺评家在电脑上看姬子先生的作品,他说,姬子的绘画里,好像变幻多端的云鞭打着簇簇草丛。山川流水、海浪大地绵密相连,皆无分别。整个世界都破解着我们对和平与诗歌的梦想。 高岩松孙佳欣的《三联书店》以及那些空中楼阁,用包装箱废弃的纸盒,层层叠叠的垒砌了亭台楼阁,包含了中国古文化的意味和中国文人精神象征,并且易碎。难道,摄影媒介的再次转换能够拯救那些破碎的自然? 任宏伟的《永动机-3》,废弃的汽油桶里,什么还可以被永动?温婉的仿佛佛的慈悲,在自然和文化的两种维度里,任宏伟呈现出对于自然环境惋惜中的心灵的觉悟。 姚璐,《匡庐烟霞图》,除了他摄影作品里一贯的绘画特质之外,以及观念意味格外明显的符号学学院派方法之外,表达出万分忧伤的情绪,如此直接的打击观者的内心,并且打疼了时代。 何伟洺的《深山之间》,平静如水。这样的境界,介入了这个纷乱的世界。从艺术史的角度看,也即欧阳修所言的那种难画的萧条淡泊、平淡天真的意境。自然,是他追随的理想,更是他以此出发的现代立场,只不过难以掩饰的忧伤的气质。 我们来到明显的超现实味道的作品,沈敬东的《致玛格利特》,调侃当中,带入了愉悦的气氛,而愉悦,的确是超现实的智力。 刘家华的《红城记》,表达了倾城之惑,充满了诗意的惑,一切都在坍塌,或者颠覆。或许,惋惜之感,成为他内心的去向,并用这种惋惜承担了现代的观念。 在中国山水里接吻,实在是黄鹤一贯以来的乌托邦,灰色的调子里,把世界完全带入到自然之纯洁无辜。 让我们用迷茫的眼睛,看李文峰的《升天图》,超现实的戏剧感让我们不知所错,他所创造的充满悖论感的图像,增加了感觉的深度。 王旻的《灰山系列》,让我们再一次沉浸在自然的如梦如幻的烟雾里。 王玉的《请勿打扰》用一双鹿角,玉一般的造物,倔强的决绝一切打扰纯洁的来者。 《搜城记之十二》,刘力宁,轻松的就把沉重的世界举了起来,我们得感谢年轻的智力,他们把切身的经验和想象组成了视觉剧场,让生活和我们的感知鲜活起来。 刘夷的《夷》,匪夷所思,要凑近使劲看,细的笔触与炫目的形式构成两极的审美体验。自从克莱夫·贝尔提出“美”是“有意味的形式”以来,艺术家们都在自觉实践,刘夷的形式意味就在于此的实验,他下笔成像,灵性随之沸腾。 更多的参展艺术家的沙龙展作品,如仓鑫、陈文令、邱雨雯、大我、奉正杰、何崇岳、康羽、刘韧、李志军、渠岩、任芷田、童振刚、武伟、汪培力、王玉、王铮(微博)、王刚等,已经运往2013年的中国展区,顺德逢简村。让以香港为核心经济商圈的人们都能够在一年的时间里看到我们双年展整体作品的风貌。这是发起艺术家对于首届双年展的杰出的贡献。 届时,10月19日即将开幕的、为期2个月之久的意中当代艺术双年展意大利蒙扎首展,中国沙龙展北京展区和顺德展区,所展览的120个中国、意大利艺术家170件作品,都杰出的置于双年展策展人桑德罗的主题:“自然之沉思”当中。 我们用一枚小小的、刻有发起艺术家名字的白金戒指,永恒的致谢艺术家们。 |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